今天看啥  ›  专栏  ›  落花淡影

大唐诗坛三才的华山论剑(十一)——燕山诗话拾芹

落花淡影  · 简书  ·  · 2019-01-16 00:08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也就在762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也正是唐代宗即位的宝应元年(762年)。

    代宗时王维的弟弟王缙做到了宰相,代宗喜欢文学,常对王缙说:“卿兄在天宝年间诗名冠於当世,朕曾在诸王座上听到过他演奏的乐章。现在还留下多少文集,卿可以献进来。”王缙说:“臣兄在开元年间有诗百千余篇,天宝乱事后,十不存一。最近在中外亲故间相互搜集汇编,总共得到四百多篇。”次日把它献上,皇上优诏褒赏。

    “天宝中诗名冠代”,可见,在代宗的时候,王维还是被评为诗名冠代的,这可是皇帝的御旨钦定的,绝对权威说法。

  那么后来怎么这个结论被推翻变成李、杜了呢? 这与唐朝的佛教兴衰有关。

  前面说了,唐朝开国以后,继承南朝的传统大兴佛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当年梁武帝在南朝大兴佛法,唐王朝将它扩展到北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兴佛教,变成了一个由皇帝发起的运动,自然声势浩荡,马上席卷全国各地。通过从唐太宗李世民以后历代皇帝的扶植与支持,大唐朝廷对佛教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佛教已经从一个教派转变成国教,甚至成了国家宣传的机器。特别是曾经出家为尼的武则天,以她上位就是靠佛教来给她制造舆论,说她是弥勒佛转世,武则天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得到了佛的保佑才成功的云云,佛教的声势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动。

  其实,唐朝除了崇佛,也崇道。因为皇帝姓李,道教尊奉的老子也姓李,统治者为了借助神权,提高皇家的地位,自认是老子的后代,所以推崇道教。高宗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叫人学习。 唐代虽然实施了崇道政策,但在民间和地方上佛教依托于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自汉代以来积累的信众基础依旧十分强势,在中唐前多次出现佛寺抢占道观资产甚至直接强占道观的现象。佛道摩擦已久,崇道政策下仍然处于弱势的道教一直在等待时机打压佛教。

    本来“三教”鼎足之势,但是现在中唐以后佛教一支独大,道教是场面上受制,而儒教,这个在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派一落千丈,大有日趋式微之势。

  于是,这个时候被后世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站出来了! 请看著名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的写下了这首名篇。

    其实,韩愈反对佛教主要是要把佛教踢出政界,少干预政治,不然为患无穷,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佛教是外来的教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泱泱大国的东方传统文化就有可能不会存在,所以不得不防。说白的文雅一点,这是意识形态的斗争。      

    韩愈写了著名的《论佛骨表》。虽然被贬到潮州,但打响了阻击佛教、振兴儒家的第一枪。    

  了解了这些大背景,我们就可以明白两个事实,一是韩愈只反对外来佛教,他并不反对道教,民间传说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个侄子韩湘就是道家的中八洞神仙、八仙过海里的韩湘子。二是他在倡儒的时候直接提出“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把佛门弟子王维踢出了局。    

    而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人物,是古文化运动的兴起者,但是在唐代还有白居易、李商隐、李贺等同时代的巨星存在,你韩愈虽然文章厉害,但那时还是诗词艺术的天下,他的话权威性还是没有后来的朝代高,所以,在有唐一代还只是一家之言。那么,为什么后来的朝代特别是两宋文化界那么推崇他,把他奉为圭臬,甚至被称为祖师爷呢?为什么他的“双子星座”说也得到了千篇一律的认同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