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冷色的冰
炼文字之彩石,拼心仪之图景,交四海之文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冷色的冰

当奴才上瘾的人

冷色的冰  · 简书  ·  · 2020-03-02 16:43

打开电视屏幕,选一圈下来,准能发现有几个古装戏的频道。

还别说,古装戏还是很有市场的。儿童喜欢看,少年喜欢看,甚至不少青年也喜欢看。老年人如何?应该也有一部分“粉丝”。——据说,有的老科学家都喜欢武侠类的东西呢。

古装戏有什么好的呢?不好一概而论。一般地说,戏中主角行侠仗义,行为不羁;可云游四海,可杀富济贫,可携爱而动,可面见皇帝,甚至可杀人随心。这和现实中的行动不自由,意志不自由,爱情不自由自然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当今生活中,视频上古装戏漫天飞,粉丝们则趋之若鹜,追星、恋星忙得不亦乐乎;许多儿童或少年粉丝甚至看戏,看人(偶像),甚至模仿剧情中的场景对话,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无须特别留意,你就会发现身边的小孩子们时不时冒出一句古装戏的台词。——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奴才该死!”孩子们说在嘴上,乐在心里,说这话时,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脸上漾起的笑容,仿佛是吃了蜜似的舒服。

看来,这“奴才”二字已经不是两个汉字,或一个词语,时常念在嘴里,其乐无穷。——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舒心丸。

探究一下,这“奴才”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在古代,又是在何种场合下使用的呢?

初略查寻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奴才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明清两代宦官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二,清代旗籍官吏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三,清代旗籍家庭中的奴仆对主人自称奴才。第一层含义差不多成了专用术语,只有太监们可用。现在太监是早绝迹,连末代皇帝也乘鹤西去了,所以这一层含义,已经无法继续使用。第二层含义,基于前述原因,也无法继续存在了。第三层含义,可以作些解释。清代早灭,民国已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人人都是平等的。早就不存在什么“主仆”关系了。即使现在有了家政服务,也是合同制,或全职,或钟点服务——这完全是一种基于人格平等的劳务关系。如果主人不满意,可以辞退;可如果主人不高兴就侮辱人格,或实施暴力,则对方可以投诉或起诉到法院。反之,如果劳动者不满意,可以提出辞职,提脚走人,不必看主人的脸色行事。

据介绍,清代时期,汉族大臣见了皇帝,也效仿旗人,叩首之后,自称奴才。旗人们表示不满,他们觉得这是旗人见皇上时才能使用的专用称谓,而今汉人不知天高地厚,也敢在皇上面前自称奴才。这种越位的事情,是不可忍受的。后来皇上为了平息纷争,干脆让大臣们在自己面前,一律称“臣”,不得擅用“奴才”这一光荣称号。由此可知,“奴才”一词在清朝时期,还有过一段受宠的经历。这和后来的清朝官员在外国人面前“奴颜媚骨”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

这么说,“奴才”一词的根基似乎已经死去,人们不管生活、工作,都应该能够挺直腰杆做人,正大光明做事。但且慢,这个词还有延伸含义:奴性十足,甘愿受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也叫奴才。规范意义的奴才没有了,引申意义的奴才也没有了吗?——2019年7月曝光的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又不不能不让人想起“奴才”一词来。

据悉,自2017年开始,三东大学为该校留学生一对一配对学生;2018年,该制度升级为一对三,即一名留学生配3个学伴。该校自校长挂帅的领导层真是体现出了高智慧、高规格的留学生引进方案。他们为了学校的荣誉,挖空心思地建立了这样一个体贴入微的留学生服务制度。是啊,多进来一个留学生就多一份荣誉啊!岂止荣誉,钞票也是大大的来呀!——这么好的事,不做好怎么行呢!考虑到人家从国外来到中国,人生地不熟的,要是让他们感到孤独,那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呀!并且也不利于今后引进留学生的工作的开展。所以,“山大”领导班子统一认识,一致决定:留学生来了不仅要保障学业,还要保障他们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什么叫宾至如归?那就是到了学校就像是到了自己家里一样。这就得牺牲咱中国本家的学生了。一个留学生得配一个女生。后来领导们觉得留学生们的幸福感不够强,重修规定,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生。最好三个都是女生。——看看,这是多么温暖的关怀啊!这是多么人性化的服务啊!这可真是难以想出来的服务妙方(或者说馊主意)!

说起来,中国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可谓多矣,据我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所外国大学,对中国留学生有过类似的服务。我的意思并不是指责外国大学及其管理者,也不是替中国留学生们叫屈。我是想说,山东大学的领导们的脊椎为什么会弯曲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他们真的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吗?他们真的不懂得尊严的重要性吗?——我认为,这里可归结为几个原因:一,漠视中国学生的人权;二,卑躬屈膝,失去尊严;三,为了学校经济利益,不择手段。

这是现代社会中典型的无耻行为。这是现代社会中典型的奴才嘴脸。

回到古装戏,孩子们自称“奴才”,大多是嘴里念念,并未真的往心里去。模仿只是为了好奇,好玩。也许,过一阵子,就会将这个词忘掉。倒是成人们,我觉得对“奴才”一词,应该保持应有的警惕。否则,什么时候失去了尊严,心里还美滋滋的。这才是人生可悲的地方。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