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成果速递 | 王罡琦研究员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空间代谢组学领域重要突破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8-20 09:12
    

主要观点总结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王罡琦课题组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质谱成像的空间定量代谢组学检测方法,突破了传统技术的瓶颈。该研究揭示了脑卒中后大脑远隔皮层区域的长期显著代谢重编程,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与现状

空间代谢组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代谢物的定量比较方面存在技术挑战。复旦大学的王罡琦课题组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合作,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观点2: 技术创新点

研究团队使用¹³C标记酵母提取物作为内标,实现了空间代谢组学数据的统一校正与归一化。此策略可更敏感地识别生物学意义的代谢变化,对200余种代谢物实现了相对定量和部分代谢产物的绝对定量。

关键观点3: 应用突破

该研究以小鼠脑卒中模型为例,揭示了卒中后大脑远隔皮层区域的代谢重构,并发现具有保护作用的代谢重塑。这为理解中风后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观点4: 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研究团队指出,代谢物注释的不确定性仍是当前的主要挑战之一。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提高注释准确性和生物学解释力,并拓展在生物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观点5: 专家评价与作者介绍

该研究成果受到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代谢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作者王罡琦博士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双聘青年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代谢组学及空间多组学技术开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