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庄子《南华真经·人间世》中记载的心斋概念及其修行途径。心斋是道教修行的一种法门,强调虚心以待,超越对功名利禄和善恶美丑的追求,是一种洞明虚空的心境。文章通过孔子与颜回关于心斋的讨论,详细解释了心斋的实现途径,包括清除杂念、用心聆听、以气应物等。同时,也介绍了道教修行的两个关键词:应物和真常。最后通过南华真人举的故事和赵翼的诗,强调了心斋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心斋的概念和重要性
心斋是道教修行的一种法门,强调虚心以待,超越对功名利禄和善恶美丑的追求,是洞明虚空的心境。
关键观点2: 心斋的实现途径
包括清除杂念、用心聆听、以气应物等。需要保持一志,清除多余杂念,最后留下清静一念;然后用心聆听自身所处的状态,探究自身的道;最后做到以气应物,随时随地回应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
关键观点3: 道教修行的两个关键词:应物和真常
应物是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地回应,真常是无论回应什么样的事物,都要保持住自身的真常不变。只有以虚空净明的真心来应对外在客观的事物,才能虚实相待而互不相伤。
文章预览
1 庄子《南华真经·人间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卫国国君是一个独断专横的人,颜回希望能够劝说他成为一位仁君,便向他的老师孔子请教能够游说卫国国君的办法,孔子先问颜回自己打算怎么做,颜回说要持斋。孔子摇头,指出人们常说的斋,属于祭祀时的用斋,并非真正意义上在斋戒。 一个真正的合道者,是可以做到心斋的。颜回追问什么叫心斋,孔子回答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有一种观点认为,心斋所修行的是一种洞明虚空的心境,超越了对功名利禄、善恶美丑的追求,素斋是身体对诸多欲望的生理抵抗,心斋则是对诸多欲望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抵抗。 普通人是具有求多、求大的欲求的,而道教修行则是要求少和寡,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