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涛拉罕
动物科普小能手,Discovery探索频道撰稿人,百度Ta说科普作者,简书优秀科普作者,啾咪~请跟随我的叙述,一起认识繁星般闪耀的万千动物吧~
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涛拉罕

锡嘴雀:跳着马步的作物小偷

张涛拉罕  · 简书  ·  · 2018-03-01 15:00

纷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锡嘴雀:跳着马步的作物小偷

文/张涛拉罕

高飞在空的小鸟,用双翼怀抱风儿,于无限广阔的天地间翩翩起舞,那流畅而自由的身姿是否也打动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令其提笔写下《飞鸟集》?

君不见栖木而憩时的小鸟,体态娴静,鸣声清悦,仿若摇风之银铃,又似醒树之春意,那纯净而自然的音色,打开了多少音乐人的心扉,令他们在五线谱上写下绝美的共鸣?

君不见晨光艳阳下,鸟儿披覆在身的片片羽毛,闪烁出耀目而迷醉的梦幻光泽,多少跃动着的光的变化,多少明与暗的反差,被艺术家们所捕获,最终成了画布上展现想象与情感的缤纷的色彩?

一直以来,鸟类都备受缪斯女神的喜爱,成为许多艺术创作者的灵感之源。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小鸟,看似随处可见、平淡无奇,但若肯花心思深入了解,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可爱又美丽的小生灵。

那么接下来,有请锡嘴雀闪亮登场!

光彩照人的锡制鸟喙

锡嘴雀,又名蜡嘴雀、老西子、铁嘴蜡子等,在生物分类学中为雀形目雀科锡嘴雀属下同名种。它们是中等体型的雀鸟,体长18cm上下,两性同形,羽色相近;身体大多为棕黄色,背部茶褐色,双翼由更深一些的褐色和黑色羽毛覆盖,覆羽有一道黄白相间的条纹,飞羽和尾羽上长着呈金属光泽的暗蓝色羽毛。

在许多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中,它们的形体特征都被详实而丰富的描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头面部。成鸟的眼围、鸟喙根部及喉部长有黑色羽毛,如同上二下一的倒三角形,这片黑色羽毛区域覆盖了锡嘴雀的五分之一个头面部。

它们的头顶至脖颈环圈长有棕黄色的羽毛,像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那样戴着一顶大大的、包覆住额头和下巴的围脖帽;这些棕黄色的羽毛又占据了锡嘴雀头面部的五分之三。

那么剩下的五分之一呢?

自然是它们的鸟喙了。锡嘴雀鸟喙粗硕,喙尖角度平缓,整体呈稍稍歪斜的正三角形状;用施工工具打个比方,如果说丹顶鹤等鸟类的喙类似手钳、扳手、起子等精细作业用具的话,那么锡嘴雀的短喙就像铲子、长锤等需要花费大力气才施展得开的重型工具。

说是这么说,但其实雀科下其他物种的喙也多半如此,莫不如说粗短的喙正是雀科动物有别于其他鸟类的一种特征。而锡嘴雀的鸟喙,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特殊的变色功能。

在光照且观看角度适宜时,锡嘴雀的鸟喙颜色会由原本厚重的灰黑色变化成夹带粉红、粉白等反光条的铁灰色;鸟喙材质看上去也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变得更加晶莹剔透、油光水滑,宛如披上了一层锡制薄膜。

生物分类学家们巧妙地捕捉到了它们喙部的变色特质,这才有了锡嘴雀这样精彩绝伦的命名。

遍布欧亚,小偷变大盗

锡嘴雀的种群数量甚多,它们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最西可至英国,最东可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横跨中、东欧,覆盖中东地区和中亚、东亚等地,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均可见其身影。甚至就连非洲西北部的某些地区也是它们休养生息的好去处。

在我国的许多省份里,锡嘴雀随处可见;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北各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青海东部等地,华东沿海省份和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上游地区也可见,甚至在新疆西部也有它们出没的报告。

作为一种群居性鸟类,锡嘴雀以平原森林为家,也常在低矮的山地和丘陵地带栖息;它们热爱森林,无论是阔叶林、针叶阔叶混合林,亦或是次生林、人工林,都能成为它们的甜蜜家园。

也许是仗着种群数量庞大的原因,锡嘴雀并不像其他鸟类那么怕人。秋冬季节来临时,它们常常飞离森林,前往果园、路边、农田,甚或村镇、城市等人类密集的场所活动觅食。

说是觅食,但其实锡嘴雀们所采用的方式与小偷无异。很多农户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头天晚上收来的向日葵籽儿,或者晒在院子里的松子儿,到了第二天往往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有经验的农户们都知道,这是被锡嘴雀给偷食走了。

许多农户家里都被锡嘴雀给光顾过,但他们也不动怒,毕竟一来损失很小;二来呢,这个小小的梁上君子一般只会在夜里偷偷摸摸,又不可能整夜整夜守着不睡,于是只能随口抱怨几句,把心放宽,人该睡还睡,鸟该偷还偷。

一直偷偷摸摸地倒也还好,毕竟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在饱受饥饿折磨时,锡嘴雀们会变得异常大胆,甚至化身强盗,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农户院落,肆无忌惮地抢食作物。

这时候,就算它们被人类赶跑,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它们会在院落周围的树木上短暂栖息,待农户外出抑或进屋,晒满院落的作物无人看管时再度飞回,一番狼吞虎咽,直到酒足饭饱才张开双翼腾空而去。

看起来,人们“不管好麻烦,管了更麻烦”的心理,才是令锡嘴雀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的最大理由。而越来越放纵的锡嘴雀,也在从小偷变身强盗的独木桥上越走越远。

斜向跳马步,隐秘筑巢师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鸟类如麻雀等,在地面运动时都是朝正前方跳跃移动,或者像喜鹊那样迈开双腿在地面走动。但下地觅食的锡嘴雀,会用双足点地,向斜前方跳跃的姿态灵巧运动——这一点和其他鸟类大相径庭。

若用中国象棋的走子规矩来形容,麻雀之类的大部分鸟类采用的是“炮”的步伐,无论横竖,都跳跃着朝正面进击;而喜鹊之类的鸟儿,采用的是“兵”的步伐,一步一步,缓缓推进;放到锡嘴雀这里,它采用的则是“马”或“象”的步伐,走不同寻常的斜对角路线,常常被视做鸟中异类,令人观之忍俊,不禁捧腹。

锡嘴雀们的繁殖期在每年5-7月到来,为了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它们一改平日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的素食主义者姿态,开始猎捕昆虫,为自己摄取营养丰富的动物蛋白。

蜗牛、叶峰、象鼻虫都是它们的盘中餐,蛾子、甲虫等昆虫那肉呼呼的幼虫更是它们的心头最爱。一口下去满嘴汁液飞溅,这样的场景不知在雌性锡嘴雀脑海中出现了多少次。

锡嘴雀小宝宝们的孵化期约为半个月,吸收了昆虫幼虫汁液营养的雌鸟每窝能产下3-7枚鸟蛋,暗绿色是鸟蛋的基调色,其上具有淡紫色和褐色的不规则线状或点状斑纹;雏鸟破壳后,由雌雄双亲共同抚育,留巢期大致也为半个月左右。

什么样的场所更适合筑巢,什么样的场所更加隐秘?锡嘴雀们甚至不用多想就能得出答案,因为上天赋予了它们搭建隐秘巢穴的能力。

它们会选择在枝繁叶茂的结实树枝上筑巢,密不透风的树叶是一道天然遮蔽屏障,可以躲过天敌的视线;成杯子形状的巢穴基座由四处衔来的干枯细枝、草茎、细软而韧性十足的藤条等物编织而成,内壁缀满柔软的草叶,底部铺垫着一层层又厚又干燥的地衣、苔藓——外面虽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里面可是既舒适又保暖。锡嘴雀们注重实用效果的巢穴据说也被建筑设计领域广泛学习和效仿,在建筑行业中大有用武之地。

林间地头的锡嘴雀

目前,锡嘴雀在IUCN3.1(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2年3.1版)中为“LC”无危分级,结合它们广大的分布范围和庞大的种族数量来说这本无可厚非,但即便如此,成鸟鲜嫩多汁的肉质和柔软可口的鸟蛋还是受到野味老饕们的过度关注,导致锡嘴雀成为饱受非法鸟类贸易威胁的物种之一。

庆幸的是,锡嘴雀已被列入我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受保护动物。

所以踏青赏花之余,就算在林间地头见到这个可爱的,有着锡制鸟喙一般的小家伙,你也千万别拉弓弹射、打鸟为乐哟——因为毕竟,无论男女,大家都会对金属质地闪闪发光的东西感到好奇。


本文原创,写作不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  张涛拉罕,All Rights Reserved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