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部分内容与《论语·八佾》相吻合,表明《论语》在汉代已在西南边疆传播。简牍内容丰富,涉及政区建置、政治架构、职官制度、户籍制度、刑罚制度、交通运输和书信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这些简牍反映了汉朝在益州郡的治理情况,以及对西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贡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简牍与《论语》的关联
两片简牍的内容与《论语·八佾》相吻合,表明《论语》在汉代已在西南边疆传播。
关键观点2: 简牍的内容丰富
简牍涉及政区建置、政治架构、职官制度、户籍制度、刑罚制度、交通运输和书信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观点3: 汉朝在益州郡的治理
简牍反映了汉朝在益州郡的治理情况,包括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保留滇国、滇王称号待遇,并设置官员直接开展治理等。
关键观点4: 简牍的历史价值
简牍是汉代对西南地区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见证,为开发西南地区、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文章预览
云南河泊所遗址近年出土简牍中,一片写着“●季氏旅于”,一片写着“能救与对曰不”。这与《论语·八佾》的内容(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相吻合。专家认为,这两片简牍虽然信息量不多,但意义重大,表明2000多年前汉代建立益州郡后,《论语》已在西南边疆传播。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资料图)。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1年以来,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4万多片,其中2500多片写有文字,但多数为残片。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利用红外技术扫描图像,对简牍残片试作缀合,对文字进行释读,取得积极进展。 “河泊所遗址汉代简牍的出土,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一件大事。”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介绍。这批简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