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密斯特卢

近距离走入“假科长”的电影

密斯特卢  · 简书  ·  · 2021-03-14 09:10

如果说,要列举一张当下中国电影导演“大腕”名单,那必然少不了以下这样几个名字: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通过铺天盖地的海量宣传和媒体轰炸,可以说,只要是看过电影的人,哪怕是80多岁的老奶奶也或许说得出这些名字。从某种程度上说,以这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几乎就能代表了当下的中国电影。所以我们这时代的观众很幸运有很不幸,比如他们可以让你在《红高粱》《黄土地》里赞叹不绝,也同样可以把你们扔进《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折磨欲死。但幸运的是,他们尽管在中国电影界强大地近乎垄断,却仍不能完全代表全部的中国电影,你必须不能忽略其他的一些名字,比如贾樟柯。

陈丹青说,和陈凯歌、张艺谋和冯小刚比,贾樟柯是不同的一种动物。与很多人一样,熟悉贾樟柯是从他的《小武》开始。过去很多年了,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看完《小武》后的诧异:肮脏的县城、猥琐的主角、散乱的故事,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这与印象中唯美的环境、漂亮的明星、或悱恻的爱情或惊魄的故事那种电影相差也太大,所以我甚至怀疑我看的这部是不是电影。不能怪罪我那时的诧异,因为长时间以来我们就是一直在看那种一元化的电影,贾樟柯就像吹进夏日午后昏睡的屋里的那一丝山野凉风,帮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电影大门。贾樟柯的电影总是满怀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关注的是社会底层普通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他对时下变化迅速的中国社会总有一种别人想不到的关切角度和不得不佩服的把握能力,所以他的作品下表现的是小人物的大爱,小事中的大意义,而这些我们总习惯性忽略。所以他的作品最终得到我们的认可和欣赏成为必然。但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他的电影?这不能不打个大问号。

好在贾樟柯出书了。贾樟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影编导工作,至今已逾十年。这本叫《贾想1996-2008》就是十多年来贾樟柯导演生涯的一个总结。书的体例其实很简单:一些是他在各个时期比较重要的对于电影的思考,一些是他回忆拍摄过程中有意味的瞬间,还有一些文字是具有代表性的访谈和对话,以及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与贾樟柯做一次心灵上的近距离的交谈。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很清晰捕捉到他这些年来的思考和活动踪迹,对于了解他的电影世界,了解中国电影,都是不可多得的。

书中记下的一个片段,我觉得具有一种难得的象征意义。在书中,贾樟柯说有一次他去北京“小西天”一家卖盗版DVD的店里瞎逛,他猛淘了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正当他一只手已经伸出去推门的刹那,小店老板突然问他:有一个“假科长”的《站台》要吗?一位卖盗版光碟的小贩甚至也知道,在你厌倦了一般的电影后,贾樟柯的电影或许是提起你兴趣的所在,虽然他甚至连贾樟柯这个名字都没有记住。所以贾樟柯说,那时他“出奇地兴奋而又深刻地郁闷”:一会儿盘算着会有多少人看到自己的电影,不免得意;一会儿又想自己辛辛苦苦拍的电影被别人盗走,心生不快。

有人说,贾樟柯的电影在现阶段中国电影的大背景下值得大书特书;有人说,他“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的乡镇”;也有人说他是“电影诗人”。不论如何说,有一点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形成自己的电影世界的导演,而且他的电影世界里关注的是正是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物。所以有一天你在他的电影里忽然看到自己,你不要吃惊。

贾樟柯的最新影片《二十四城记》将在明年年初公映,也许我们先读读这本《贾想1996-2008》,再去看影片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