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研究生在求学过程中的痛苦,特别是与导师相关的问题。文章指出,读研的同时要面对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其中导师是痛苦的一大来源。有些人期望成为学术新星或在名企工作,但现实中经常被导师要求做大量工作,甚至沦为“黑工”。面对导师,多数研究生选择忍耐。尽管有人因遇到好导师而受益一生,但对正处于困境的研究生来说,遇到理想导师更像是幻想。文章还介绍了调查数据的相关说明。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读研的同时要面对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其中导师是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入学后常常被导师要求做大量工作,甚至被沦为“黑工”。面对导师,多数研究生选择忍耐。
关键观点2: 对导师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
许多研究生期望遇到互相尊重、亦师亦友的导师。然而,现实中这种理想化的导师往往是难得的,对正处于困境的研究生来说,遇到理想导师更像是幻想。
关键观点3: 调查数据的说明
本次调查截至 2025 年 2 月 24 日,有效样本量为 2073 份。受访者中女性占比较高,不同学历层次的受访者占比也有所不同。
文章预览
本文授权转载自 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结语 上学有上学的苦,工作有工作的苦,而读上研究生,就是同时吃上两种苦。在屡投屡拒的论文,永远 p>0.05 的实验数据之外,读研痛苦的另一大来源,非导师莫属。 在上岸研究生时,多少人认为今后的自己上则成为学术新星,下则斩获名企项目。 谁知入学后被放养是常态,给导师当牛做马像在还债,沦为“黑工”更是毫不意外。 纯恨是读研的底色,但面对扼住自己“命运后脖颈”的导师,一忍再忍才是多数人应对冲突的上策。 有人用一生治愈读研的创伤,也有人被好导治愈一生。遇见互相尊重、亦师亦友的导师,是无数人的梦寐以求,也是不少幸运儿的读研日常。 只不过,对于正深陷泥泞的研究生来说,读研遇见梦中情导,不过是被 push 到通宵写论文前的最后幻想罢了。 数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