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张涛拉罕
动物科普小能手,Discovery探索频道撰稿人,百度Ta说科普作者,简书优秀科普作者,啾咪~请跟随我的叙述,一起认识繁星般闪耀的万千动物吧~
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涛拉罕

「电影+科普」动物攻击?怼回去!向《荒野求生》的贝爷学几招

张涛拉罕  · 简书  ·  · 2018-01-04 17:03

纷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电影+科普」动物攻击?怼回去!向《荒野求生》的贝爷学几招

文/张涛拉罕


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将自己置身荒野,期待和大自然母亲来一场零距离的邂逅,见识旖旎的风光,经历崭新的体验。

当然喽,除了清新的空气和悦目的风景,大自然中还生活着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神奇小动物。

Oh~最期待的就是看见神奇小动物啦

它们或有趣可爱,或呆萌好玩,为人们带去了无数欢声笑语;和它们的每一次偶遇,都是上天的恩赐,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动物毕竟是动物,它们体内始终蕴含着狂野的性子。稍不留神,野性难驯的它们就会做出出乎意料之外的举动,惹出各种麻烦事小,伤到人则事大。

近来,动物伤人的事件屡屡发生,相关新闻也频现报端。那么,在野外遇到动物攻击,你该怎么办呢?

别着急,下面有请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登场!

Hello,等我吃条虫子补补能量咱们再干正事

ok,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疯狂探险家,一起回顾那些年他所碰到的危险动物,学习紧要关头的应对之法。


—  蛇类攻击  —


贝爷似乎拥有天生的召蛇体质,他就像《白蛇传》里的许仙,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引得各种蛇精……哦,不,是各种蛇类慕名而来。

尽管如此,贝爷从不拖沓,也不和它们搞暧昧,而是杀伐果断,他从见到蛇的第一眼起,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条蛇。

吃蛇?家常便饭啦

于是一条条无毒、有毒、大蛇、小蛇全都被贝爷一股脑给吃了,有些是生吃,有些是烤着吃,有些蛇肉被吃完了,皮还被剥下来做成了蛇皮水袋。

蛇呀,那可简单了,我就这么这么弄,你明白吗?

蛇类是无足的爬行动物,全世界共有3000余种,它们是非常成功的物种,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一般来说,大多数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有毒的眼镜王蛇却会在感到威胁时主动出击。

眼镜王蛇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南亚一带,在我国也有分布,它们栖息于草地、灌木丛、空旷的林地间,具有高度攻击性。

这就是眼镜王蛇生气时的表现

受到威胁时,它们会直直立起身子,将颈部张开,张着大嘴露出毒牙,同时发出响亮的“嘶嘶”声。这个时候,任何靠近或快速移动的物体都可能激怒它们,令它们发动攻击。

眼镜王蛇的攻击并非一击脱离式,而是连续不断的猛咬,另外它们还有可能对目标紧咬不放。

它们的毒液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另外也含有心脏毒素,人被咬中后会导致伤口,乃至全身剧痛难忍,之后引起视力模糊、晕眩及肌肉麻痹,行动不便等症状;而心脏毒素更会令伤者的心脏血管系统崩溃,从而进入休克状态,最后因呼吸衰竭、心跳减弱而死亡。

若无十足把握和丰富的经验,千万别妄图从背面捉住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平均每次噬咬,都会注入200-500毫克的毒液,最大毒液分泌量甚至能达到7毫升。有研究指出,如此巨量的毒液,能在3小时内杀死一头成年亚洲象。

被眼镜王蛇咬伤后的致死率大约为60%,如果被咬到后不注射抗蛇毒血清,伤者最快会在30分钟内死亡。


接下来说说该怎么办吧。


进入眼镜王蛇的栖息地时,务必仔细查看周围环境,谨慎下脚,步步为营。

穿越草木茂密、视线不佳的地带时,可以随手捡拾一根木棒,靠拍打树枝树叶或大声喊叫等行为故意发出巨大的声响。

眼镜王蛇感官敏锐,巨大的响声不仅可以吓跑它们,还能告诉它们你所在的方位,让它们不至于在惊慌逃跑时窜到你的面前。

如果和眼镜王蛇面对面,逃为上策。你一定要退至距它3米远的距离外,因为它们的攻击范围可达2米多远。

看看眼镜王蛇攻击范围有多广吧,都从屏幕里探出了半个脑袋来

在后退时,你始终要和它目光相对,并用身子的正面对着它,然后慢慢后退。你可以发出连续不断地,由低到高的大声喊叫,这样不仅能壮胆,还能吓吓眼镜王蛇。

但请注意,你不能平地炸雷般的发出惊声喝叫。如果眼镜王蛇是一堆炸药,你的这一叫,很可能成了引爆炸药的导火索,催动它们立刻展开攻击。而且你后退的动作务必轻巧缓慢,万万不能急功冒退。

一般当你退后至一定距离,眼镜王蛇认为威胁解除后,它们就会停止嘶叫,放低身子迅速逃离现场。

专业动作,万万不可模仿

当然,也会有情况相反的时候,即便你后退了,眼镜王蛇还是穷追不舍,紧紧跟着你。这样的话,你也别惊慌失措,一定要冷静下来,因为办法总比麻烦多。

你可以脱去上衣或者褪下帽子,然后看准目标——眼镜王蛇的头,凌空一甩,让衣服盖住它们的头部,暂时屏蔽它们的视觉,然后转身撒腿就跑。别为丢失一两件衣服或是帽子什么的感到可惜,和丢了小命比起来这算得了什么。

如果眼镜王蛇把你逼上绝路,非得和它拼个你死我活,那么你需要有一根头顶分叉的木棒。

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找稍大一些的石块,握在手里。趁眼镜王蛇直起身子对着你嘶嘶大叫耀武扬威时,先朝它头上砸一石子。

待它晕晕乎乎瘫软在地扭来扭去时,左手捡起另一块石块,右手拿木棒用力叉住它的脖子,令它的头部无法自由活动。然后用石头对准头部大力砸去,来回一两次,差不多它便命丧黄泉了。

专业动作,万万不可模仿!

当然,只要你敢,你也可以像这位老兄,先用其他东西吸引它的注意力,然后朝它头顶来上一拳。


—  熊的攻击  —


在《荒野求生》第一季第一集里,贝爷露宿在落基山脉的平坦林地间。

在那个饱食蛇肉的漆黑夜晚,一头北美灰熊嗅着食物残渣的味道闯入了贝爷的营地。

最终令贝爷不得不放弃营地,摸着黑逃离了那里。贝爷自己也说“尽管在夜间行动绝非明智之举,但我别无选择。”

众所周知,无论是北极熊、北美棕熊,还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熊,甚或国宝大熊猫,熊科动物一直都是重量级动物的代表。

熊的四肢粗壮有力,脚掌外伸的爪子弯曲锋利,它们毛发厚实,有一个短短的尾巴,体型较小的亚洲黑熊体重达120-160kg,体型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体长达3米,体重可逾680kg以上。

它们一般昼伏夜出,单独行动。但它们的嗅觉极其灵敏,若有人类在其活动区域烹调饮食,它们就能很快察觉,并违反自然规律,在漆黑的夜晚出外觅食活动。

在野外,若是知晓露营地所在地区可能有熊栖息,千万别在靠近帐篷的地方烹饪食物,否则夜里可能会把熊给招来,熊这种动物,对能轻易入手的食物十分执着。

还有啊,别学贝爷,即便他昵称叫“Bear”,遇上真的熊,他也只能逃之夭夭。

嗯嗯嗯,此言甚是

吃好食物后,不要把会散发强烈气味的食物带回营地。像是袋装的密封食品,一旦打开了,最好全部吃干抹净。

“遇到熊,可以用装死逃过熊的攻击”是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然而学者指出,熊的食性颇杂,除了鱼和其他小动物外,它们也会采食水果、坚果、蜂蜜,甚或腐肉为食,并不排斥腐肉。所以某些情况下的装死可能反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

小样,叫你装死


那么遇上熊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别想着扭头就跑,你跑不过熊的。别看这些家伙又笨又重,它们全力奔跑起来时时速可达40km/h,恐怖的是,它们耐力非凡,能保持最高速度连续跑上几十分钟都不休息。当然,爬树也不可取,熊也会爬树,爬的比你更快更好。

树这玩意儿,爬是会爬,不过咱更喜欢用它挠痒痒

其次,不要虚张声势的大声怪叫。对付眼镜王蛇时的大声吼叫在这里可一点儿也不灵,这样做对熊非但没用,甚至会起到反效果——对熊来说,大声的吼叫会让它们感到危险和威胁,可能你还没叫几声,它便扑上来了。

遇到熊时,和它面对面,努力抑制心中的恐惧,用恶狠狠的眼神紧紧盯住它的双眼;站直腰杆,抬头挺胸,抬起双手,张开双腿,不行还可以踮起脚尖。

总而言之,你得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看起来更高,更大,就像iPhone的广告语:岂止于大。

越大越好,biger than biger

虽然看起来大并不是真正的大,但体型大小的改变确实可以让动物们产生疑惑和动摇,从而止步不前,甚或就此转身离去。包括熊在内的很多动物都吃这一套。

如果它没有走,而是继续呆立原地,那么你就该走了。但是你不该背对着熊离开,你得直面心中的恐惧,面对面看着它,保持让自己的体型看起来更大的姿势,然后轻缓地,徐徐地向后退去,就和离开眼镜王蛇一样。

最后,如果熊扑上来想和你近身肉搏呢?

来吧,战个痛!

掏出小刀认真和它打?这么想的人一定是动作片科幻片看多了。你要知道,熊的前肢强壮有力,全力一拍,能杀死和它们体型差不多大小的马鹿,也足以拍碎美洲野牛的脊椎。

和这样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家伙动武,简直就是无脑送人头的行为。

你得借助外力——市面上有一种防熊喷雾,和防狼喷雾一样,里面的液体可以使熊的双眼短暂失明,呼吸中带着一股剧烈的灼烧感。

嚯嚯嚯,要向这样喷

如果喷雾精确命中熊的双眼和口鼻部,那么大多数,可以说90%的熊都会停止攻击,呜呜咦咦地怪叫着扭头跑开。

剩下那10%和熊本身的性格有关,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就是它们的座右铭和立身之本。所以如此一来,我们也没辙了。

其实话说回来,防熊防熊,重在事先预防。你无法选择碰到什么性格的熊,但你能选择自己进山的时间——6-8月是熊的发情期,这时熊会异常活跃,甚至还能见到怀孕的母熊,避开这个时间段进山;9-11月,生活在海里的鱼类们溯河回游,熊会在河流入口捕鱼,碰见它们的几率也大大上升,这个时间段同样不是进山的好时机。

千钧一发!从熊的嘴里抢鱼,这马里奥一样的老兄也是没谁了

等到12-3月这段时间,冬季的熊会略微安分守己一些,因为它们要冬眠嘛。这时候进山,遇到熊的几率可以大大降低。

最后要说的有三点,市面上有一种防熊挂铃,想去有熊栖息的地方游玩时不妨买几个挂在背包上。

防熊铃铛可爱又防熊,一举两得

这些铃铛会发出丁零当啷的杂乱噪音,这就和之前说过的预防眼镜王蛇一样,用声音提前通知这些埋伏在暗处的动物们“我来啦,不想遇上我就快点儿走吧。”说到底,大多数动物还是害怕人类的,比起和人类面对面拼个你死我活,能避则避才是它们的上上之策。

另外,带着幼崽的母熊异常危险。伟大的母爱和护崽的天性令它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千万别试图惹怒一头带着幼崽的母熊,它们要是发起怒来,就连贝爷也束手无策。

儿呀,你想跑去哪里,乖乖给妈抱一抱~

出于保护动物、保护自身的原则,我想奉劝各位,去野生动物园或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时,请不要用开启闪光灯的相机给熊拍照。强烈而密集的闪光可能会惹怒熊,让它做出愤怒的攻击行为。关上闪光灯,噼里啪啦随你拍个够。


—  蜂与猪的攻击  —


如果说熊是重量级,那么蜂和猪这两种动物显然属于轻量级选手,所以咱就连在一块儿说了。

还记得吗,在《荒野求生》节目里,有一次调皮的贝爷掏了一下蜂窝,结果引来无数小蜜蜂嗡嗡嗡地纠缠不休,最后脸被叮得肿了起来,胀大了足足一圈。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受到蜂类攻击时,人们往往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被叮咬的地方又麻又痒又痛,不一会儿还会夸张地充血肿胀起来。


如何是好呢?


嘴唇、额头、脸部和手指是蜜蜂最喜欢攻击的地方,重点保护好这些地方。额头和脸部被叮会导致整体肿胀,严重者会像贝爷那样,眼睛都睁不开。失去视觉或视觉受损还怎么跑,所以宁可双手肿胀,也要及时护住面部。

这时你得快速离开蜂巢所在的地方,但千万别慌不择路,脚下可得踩稳了,以免造成跌落山石等不必要的伤害。

不要不要不要!我讨厌蜜蜂!

缠人的蜜蜂们可不会轻易让你离开,这时你要一边跑,一边将裸露在外的肌肤用衣物盖住,同时还要想办法驱散它们。

蜜蜂讨厌烟、酒、葱、蒜等气味浓烈的东西,手边要是有诸如此类的东西,不妨赶快用上;葱、蒜等植物在野外较易寻得,揉碎之后将其涂抹全身,能有效驱离蜂群;燃烧艾草的烟雾也能有效驱离蜂群。

值得一提的是千万别抹香水,蜜蜂们非但不怕这个,反而喜欢香味儿,甚至会引来更多的蜜蜂。

哎呀妈呀,简直头皮发麻

而如果有黑颜色的衣服,尽量把它穿在最外面;带绒毛的衣物也行,因为蜜蜂不喜欢黑色,也不喜欢绒毛状的东西。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寻找有水的地方,或者是充满泥浆的小水潭。跳入水中,或者在身体表面涂一层泥浆,也能有效防御蜜蜂的蛰咬。

《荒野求生》第四季第一集,贝爷在树林中设了个陷阱,结果抓到一头野猪,它单脚被绳索拴住,无法逃脱,只好玩命似的做困兽之斗,对前来猎捕自己的贝爷横冲直撞,吓得贝爷跳来跳去,还不慎摔倒了好几次。

最后奋力一扑,将野猪压在身下,好不容易才用小刀结果了它的性命。

野猪向来以凶猛闻名,它们攻击性强,发起怒来横冲直撞、势不可挡。若是几头公野猪都被逼入绝境,无路可逃,它们就会不要命的拼死一搏,这时候,就连它们的天敌,动物界的王者——老虎也只能落荒而逃。

公野猪生有獠牙,会用冲刺和獠牙攻击,母猪没有獠牙,则会张开大嘴猛咬。对人类来说,它们的攻击虽然都并非致命(若是命中要害,当然也很有可能致命),但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创伤,伤口血流不止,且疼痛异常,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猪突猛进,穷追不舍,说得就是野猪


遇上它们,你该怎么办?


转身就逃不失为一条妙计。其实你害怕,它们心里更害怕,说不定你还没什么反应呢,它们就先转身逃走了。

野猪本来是草食类的杂食动物,当然,饿慌了的野猪也会吃肉。情况极端点儿的甚至会吃人,主动攻击人类。

哈哈,咱发现一个愚蠢的人类(请自动脑补鬼子进村的BGM)

所以要是实在避无可避,狭路相逢了,你可别想着大展身手,和它们硬碰硬。

逃又逃不开,打又打不过,怎么办呢?说来简单,见树上树,见山上山,见石攀石——总而言之,往高处跑。

我们常常用“如果XXX,那么猪都会上树啦”这句俗语表示自己不相信前面那个XXX。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俗语确实充满智慧,猪是不会上树的,管他家猪野猪,统统不会。所以树上相对安全些。

说起来,野猪一般都是一大家子共同行动的

然而知易行难,上树也是门儿技术活。这对小时候常常掏鸟蛋的男性来说倒没什么,但若是女孩子,你叫她们怎么上树啊?

其实,女孩子也不用担心,除了上树之外,还有一招可以对付气势汹汹的大野猪。

那就是扯开嗓子,用惊声尖叫般的高音炸弹对付它们。不仅是野猪,很多动物都害怕这一招。这对嗓音本就高亢的女性来说可谓天生的优势技能。

另外,虎啸龙吟之际,还可配合强光的瞬间照射,直射野猪的双眼,也会令它们心生恐惧,扭头逃跑。

不然怎么说户外运动,手电筒一定要是标配装备呢。实在不济,你总有手机吧。趴在树上瑟瑟发抖之际,若野猪还在树下晃悠不肯离去,那么就用这招给它们最后一击,保管手到擒来,野猪退散。

犀牛老哥,哪有这样欺负人的


—  最后的话  —


老实说,无论你是驴友还是喜欢徒步原始森林的穿越一族,最最关键的是千万别孤身一人独自行动。

无论遭遇动物攻击还是其他突发情况,意外之所以是意外,正源自其不可预知性。有同伴在身边,哪怕只是仅仅一个人,也比准备万全,单独上路的孤胆英雄要好得多。

你看贝爷,上山下海,去的全是世界上最危险、最荒凉的地方,但他哪次没带摄影团队?

当然,偶尔带个奥巴马这样的生手一起上路也不错,不用浪费体力背着他,这种自走形干粮还是总统味儿的,光是想想口水就止不住啦。

你瞧,我说得对吗?


©2018  张涛拉罕,All Rights Reserved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