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子学研究
本公众号为中华朱子学会主办,朱子学会(厦门大学)协办。推送朱子学、儒学、中国思想史领域研究资讯。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讲座、书评杂文等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朱子学研究

朱学博:道统叙事与游酢历史地位的解构——兼论“程门罪人”说|202410-74(总第2875期)

朱子学研究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0-21 07:1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游酢在宋代的学术地位和形象,由于沉溺佛学、背弃程子之学的行为,游酢在历史上被指责为“程门罪人”,并受到程门后学的批评。尽管有学者对其形象进行辩驳,但由于史料有限,讨论多集中在其“旨殊用异,而声可入,心可通”的言论上,未能全面澄清其学术和道统地位。游酢的著作大量散佚,加之史料的碎片化,使得其形象更加模糊。文章通过文献辨证与理学叙事分析,揭示了历史层累下,游酢沉溺佛学的形象如何影响其在程门谱系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宋代思想史中儒学叙事和史学遮蔽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游酢晚年沉溺佛学

游酢晚年确实亲近佛学,甚至在其《论语解》中据佛说儒,违背程门之学,这导致了他受到程门后学的责备。

关键观点2: 游酢与道宁论佛的故事是杜撰

流传的游酢与道宁禅师论佛并屈于禅说的故事,实际上是改编自游酢与吕本中等书信,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

关键观点3: 游酢的文集经过删节

现今流传的游酢文集经过朱熹删节,据佛释儒的文字皆被删去,使得后人难以全面了解其学术和道统地位。

关键观点4: 程门后学的批评与后学环境的形成

程门后学的不满和批评,以及当时学术环境的形成,使得游酢的学术和道统地位难以得到客观评价。

关键观点5: 游酢形象的历史层累

各种是非纠葛和虚实掩映的文献记载和后学评价,层累地塑造了游酢的历史形象,且此问题是一个探讨宋代思想史中道统叙事和史学遮蔽的绝佳案例。


文章预览

文章转载自“中华文化论坛”微信公众号。 作 者 简 介 朱学博,重庆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摘 要 游酢晚年沉溺佛学,因而受到程门后学的批判,更被称为“程门罪人”。游酢晚年确实背弃程子之学,且其记述二程语录还存在失真的问题。但宋元文献中流传的游酢与道宁禅师论道并屈于禅说的故事是出于杜撰。此外,现今流传的游酢文集曾经过朱熹删节,据佛释儒的文字皆被删去。程门后学的不满,使得当时很难形成有利于游酢遗著和学说流播的学术环境。今人面对残缺不全的游氏著述和不成体系的学说,更难以客观评价其学术和道统地位。各种是非纠葛和虚实掩映的文献记载和后学评价,层累地塑造了游酢的历史形象。而此问题正是一个探讨宋代思想史中道统叙事和史学遮蔽的绝佳案例。 关键词: 游酢;程门罪人;宋代思想史;宋代儒学 本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