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具有巨大的临床潜力,可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药物,如癌症、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紊乱。与小分子药物相比,治疗性蛋白质具有易编程、功能多样、高特异性、低毒性和疗效优异等优势。然而,其临床应用常常受到稳定性差和体内半衰期短等问题的影响。因此,通常将治疗性蛋白质与半衰期延长模块进行生物偶联,以扩大其治疗窗口并改善治疗效果。化学拓扑为蛋白质生物偶联药物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独特的维度,正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与重视。研究表明,蛋白质生物偶联药物的拓扑改造能够显著提高其热稳定性、体内半衰期以及抑瘤效果。 近期,为了探究拓扑对蛋白质药物性能的微妙影响,张文彬课题组以干扰素(IFN,模型蛋白质药物)和白蛋白结合结构域(ABD,半衰期延长模块)为概念验证基元,通过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