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科幻少年一点红
作品散见于《读者》《中国青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当代”公众号《楚天快报》《荆州日报》等纸媒和网络平台 写专栏文章 书评 影评 散文 短篇小说 勾搭约稿请简信 性别男爱好女 八零后零零前 腹黑人帅…… 我在豆瓣也叫科幻少年一点红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幻少年一点红

那些鼎鼎大名我读了却很失望的十本书

科幻少年一点红  · 简书  ·  · 2017-12-17 09:53

1、《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季老的学术水平小子不敢置喙,但季老的散文啊,真是平庸的一塌糊涂……如果没有学术成就给他撑场,我很怀疑季老的散文能卖出几本去。以散文论,季羡林的散文当是二流,叙事状物抒情议论都毫无特出之处,只是明白晓畅而已。

2、《杨绛散文》

杨绛先生的散文感觉也一般……很多人那么喜欢我很奇怪。文字平淡是一种境界,但要淡而有味。所谓“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才叫好文笔。淡而无味叫枯淡,枯淡就没意思了。 枯淡是因为历经建国以来的九蒸九焙,心已经冷了。《干校六记》强撑着读完,《我们仨》,只记得杨先生写痛苦动不动就说“我心上又出了个血泡”。

3、《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的书以叙述流畅见长(毕竟记者出身),但现在看来,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历史,并没什么新鲜史料和独特观点。八十年代这书进入中国,当时饱受政治革命叙事影响的中国史学界对之有耳目一新之感,至今已不觉新鲜。 我遇到过现在学历史的人还将其推崇备至,只能说少见多怪。

4、《沙丘》

这本科幻经典,“雨果奖”“星云奖”双料得奖小说读来让我无比失望。以科幻论,就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奇幻小说。以小说论,故事太老套,人物形象苍白,转变突兀,缺乏说服力,没有代入感。情节就靠大段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动,叙事毫无魅力,读来令人昏昏欲睡。 对厄拉奇恩的异星景色的描写也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5、《暗算》

茅盾文学奖最大的耻辱,故事会级别的谍战小说。 读到这篇小说时感到很震惊。这样的小说能得茅盾文学奖只有两种可能性:一、评委们的眼睛当时都短暂性失明了;二、评委们受到了强力游说和公关。这部小说后来改编成电视剧,开谍战片之先河,麦家还和编剧有一场撕逼。事实上,电视好看,主要都是人家编剧编得好,不是小说好。

6、《平凡的世界》

最被高估的茅盾文学奖得奖小说,最受普罗大众欢迎的以纯文学面目出现的高浓度鸡汤。文学性相当有限,价值观可笑,叙述语言文艺腔,煽情。路遥所标榜的以现实主义原则创作的这部小说,竟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无任何深度的反思。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可以成为测评一个人懂不懂文学的最简捷指标。

7、《北京折叠》

这部如此平庸的软科幻小说能得“雨果奖”,让我对“雨果奖”评委的眼光,甚至对郝景芳的学术水平产生很大的怀疑。作为清华大学的经济学博士,郝景芳对人类近未来社会形态的想象,是如此的粗陋简单,如果一个高中生作出这样的想象,很正常。这篇很不科幻的小说得奖,可能是不经意间迎合了评委们对当代中国的想象。

8、《老人与海》

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故事,被抻得太长。于是不得不以大量的并无趣味的,甚至冗长的细节描写来填充,以至于我每次读都读不下去,并不停问自己,写这些干吗?寓言性的故事其实都不宜写得过细,过长,木心认为卡夫卡的小说也写得太长了,有道理,把此小说压缩到原文的四分之一,也许会好许多。

9、《人间词话》

作为晚清以来最负盛名的,最被推崇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我看不出有什么惊人之处。王国维还是走的中国古典文艺批评的老路,在体式上并无任何突破。理论上一个“境界说”也并不是石破天惊的有开创性的理论。王国维对些词人的评论也很不公允。这本书让我最吃惊的是王国维大师的自恋和毒舌的程度。

10、《一个人的村庄》

当这本书在当下的散文作品中被频频提及,被很多人所追捧时,你就知道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已经无力到何种程度。对这本书我已经无力吐槽,只记得作者特别喜欢发议论,特别喜欢抒情。而这议论廉价肤浅,这抒情矫揉造作……你干吗不去当个哲学家或诗人呢?写个什么劲的散文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