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BioMed科技

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AFM:多功能纳米生物杂化体协同铜死亡和细菌膜囊泡介导的光热效应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

BioMed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2-18 18:0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团队利用细菌膜囊泡(BMV)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的纳米生物杂化体(CuM@RR),实现了铜死亡/光热/免疫协同的抗肿瘤治疗。该研究强调了天然RMV在光热疗法(PTT)中的有效性,为开发多功能的抗肿瘤治疗材料提供了策略。研究成果以“Amplifying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uproptosis and Bacterial Membrane Vesicles-Mediated Photothermal Therapy by Multifunctional Nano-Biohybrid for Anti-Tumo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细菌膜囊泡(BMV)作为免疫佐剂或疫苗的潜力已被发现,但其其他活性成分的功能常被忽视。张先正教授团队注意到由Rhodobacter sphaeroides(R.S)衍生的细菌膜囊泡(RMV)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且易于工程化。

关键观点2: 研究内容

作者通过制备MOF-199(CuM)纳米粒子,然后将其包裹在DSPE-PEG 2000 -RGD功能化的RMV中,得到CuM@RR。CuM@RR在NIR照射下表现出良好的光热性能,并能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中降解释放Cu 2+ ,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铜死亡。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应用

CuM@RR通过铜死亡、光热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肿瘤的有效治疗。此外,其长期免疫记忆效应可防止肿瘤复发。这一研究为开发多功能的抗肿瘤治疗材料提供了策略。

关键观点4: 研究亮点

该研究结合了生物医药与化学材料的交叉前沿研究进展,创新性地利用细菌膜囊泡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纳米生物杂化体,实现了铜死亡/光热/免疫协同的抗肿瘤治疗。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