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处发现了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记录。这次发现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项目首席科学家分享了这一发现的背后四年的艰难历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最深砂岩工业铀矿化的发现。
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这一发现大大提振了我国在寻找大型、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信心,对我国砂岩铀矿勘查战略布局具重要影响,也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观点2: 理论模型与勘探过程的艰难挑战。
团队面临构造条件、建造条件、探测禁区以及没有现成模式可用等困难。通过重新梳理过去30年的勘探数据,提出了一个「渗出-渗入复成因型砂岩铀矿区域预测模型」,并采用了「天-空-地-深」三维探测技术体系,最终实现了突破性的发现。
关键观点3: 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团队集成了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如利用卫星遥感、航空物探/遥感技术、地面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以及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巨型复合盆地铀矿找矿智能预测模型,成功克服了沙漠覆盖层的「屏蔽」效应和探测难题。
关键观点4: 发现的意义与影响。
这次发现不仅证明了在我国北方地区寻找大型铀资源基地的可行性,还彻底打破了传统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的束缚,对全球类似地区的铀矿和其他资源勘探有重要借鉴价值。此外,这一发现也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荒漠-沙漠覆盖区铀资源勘查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核能事业的稳健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支撑。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