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试图厘清专利等同侵权原则及其限制性规则的关系,从一个立体视角审视这些规则与等同侵权原则的关系及其运用顺序和运用方式,为等同侵权原则的限制性规则进行立体画像。文章介绍了专利等同侵权原则的立体性限制,包括全面覆盖原则、技术构思不同规则、捐献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和可预见性规则等,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对等同侵权原则的多层次、多维度的限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专利等同侵权原则的概述
专利等同侵权原则是为了弥补使用文字描述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不足,防止理性的侵权者对别人的发明创造稍作非实质性的改变或替换就能盗用专利的实质技术。该原则是对权利要求字面保护范围的扩张,是对相同侵权的补充。
关键观点2: 全面覆盖原则
作为专利侵权判定制度的基石,全面覆盖原则限制了等同侵权原则的应用范围,要求必须先通过对比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获得区别技术特征,然后通过“三基本相同一联想”考察是否等同。
关键观点3: 技术构思不同规则
该规则从整体上考察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与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技术路线和技术效果是否相同或实质相同,如果技术构思完全不同或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则一般不构成等同侵权。
关键观点4: 捐献原则
捐献原则通过对比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和说明书或附图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多少来适用,只有在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少于说明书或附图记载的技术方案的情况才适用。
关键观点5: 禁止反悔原则
禁止反悔原则是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一种体现,是为了合理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该原则是用专利权人自己作出的修改或意见陈述来避免其通过等同原则过分扩张保护范围。
关键观点6: 可预见性规则
可预见性规则要求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在撰写或修改权利要求时要尽到较高的谨慎和注意义务,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或可预见的替代性技术手段都概括到权利要求中,否则会被排除在专利保护范围之外。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