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笔记应用中的“数据孤岛”问题,以及作者如何利用AI克服这一障碍。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使用的笔记工具,强调“重器轻用”的原则,即使使用功能强大的工具,也只需要用到其部分功能。作者还分享了自己使用Roam Research的经验,仅限于做幻灯和列出行清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背景及起因
文章起因于作者在知识星球收到星友 ZerO-Santa 的留言,询问作者现在使用的笔记工具。引发作者分享目前使用的笔记工具以及如何克服数据孤岛问题。
关键观点2: 作者使用 Roam Research 的经历
作者使用 Roam Research 制作幻灯片,进行内容调整和更新,用单元测试的方法补充新内容。但作者的使用仅限于制作幻灯和列出行清单,体现了“重器轻用”的原则。
关键观点3: 文章主题:聊聊笔记应用的「数据孤岛」,以及如何利用 AI 克服障碍
文章主要讨论了笔记应用中的“数据孤岛”问题,并提出了利用AI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强调了选择适合的工具并充分利用其部分功能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作者使用的其他笔记工具
除了Roam Research,作者还使用了其他笔记工具,并且这些工具之间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以满足作者的不同需求。
文章预览
(注:本文为小报童精选文章。已订阅小报童或加入知识星球「玉树芝兰」用户 请勿重复付费 ) 聊聊笔记应用的「数据孤岛」,以及我如何利用 AI 克服它带来的障碍。 提问 前几天我在星球里收到了星友 ZerO-Santa 的留言。他说之前是因为看了我写的很多关于笔记效率工具的文章才加入了星球。尽管对我最近一直聊的 AI 很感兴趣,ZerO-Santa 还是挺好奇我现在具体还在用哪些笔记工具。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决定写一篇文章仔细讲。不过当我去留言区瞅了瞅,看到有小伙伴说:「作为曾经的 Roam Research 用户,王老师如何如何……」 实话实说,看完这个留言,我有些哭笑不得:谁说我是『曾经的』 Roam Research 用户来着?我一直在用啊。 你看,这是我前几天去中国民航大学做讲座前,用 Roam Research 做的幻灯讲义。 其实每次讲座前,我都会用 Ro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