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于伯韬分享了近年来对港股和互联网行业的思考。他介绍了港股市场从金融地产主导的蓝筹市场转变为互联网主导的“科技资产”市场的过程,以及互联网行业的重心从流量增长转向流量变现的趋势。他还提到了互联网公司面临的关键问题,如能力禀赋、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等,以及二级市场对不同业务投入的态度分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港股市场变化
于伯韬指出,港股市场经历了由金融地产主导的蓝筹市场转变为互联网主导的“科技资产”市场的过程,这一变化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研究重心发生变化。
关键观点2: 互联网行业研究重心转变
互联网行业的重心从流量增长转向流量变现,现在影响互联网公司流量变现的因素包括公司的能力禀赋、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等。
关键观点3: 二级市场态度分化
二级市场对于互联网公司新业务投入的态度分化明显,对AI相关的投入受到热捧,而出海业务则受到冷遇。游戏、社交、电商等作为中国互联网出海的早期方向已逐步被证明是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
关键观点4: 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展望
虽然互联网行业面临挑战,但于伯韬认为下一个互联网可能还是“互联网”,老一代互联网巨头大概率不会缺席未来的高光时刻。
关键观点5: 关于于伯韬的介绍
于伯韬是中信建投证券海外研究分析师FRM,拥有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学历,在卖方从业经历方面表现出色。
文章预览
我是于伯韬,中信建投海外研究行业分析师 ,2020年加入中信建投海外研究团队,先后从事电商、本地生活、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的研究,2018-2020年先后从事港股周期股及港股策略研究。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港股卖方工作,下面分享近年来我对港股和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思考。 2018年以前,港股是一个由金融地产主导的蓝筹(类中特估)市场,2018年港股IPO新规(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后,小米、美团先后登陆港股,2019-2020年阿里、网易、京东先后回归港股拉开中概股回归序幕,2020年恒生科技旗舰指数发布,推动港股逐步转变为互联网主导的“科技资产”。2020-2021年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港股迎来以恒生科技为主导的结构性大行情。2021年随着美债利率攀升/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以及互联网监管深入,港股科网泡沫破裂,风险事件及宏观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