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刘军枫教授和清华大学王定胜教授在非均相双原子位点催化剂和周期性单金属位点催化剂领域的成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非均相双原子位点催化剂(DACs)的通用金属离子识别(MIR)策略
刘军枫教授和王定胜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用于构建一系列DACs的通用金属离子识别(MIR)策略,该策略通过偶联目标无机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依次吸附在氮掺杂碳载体上作为前驱体来实现。以氧还原反应为例,他们合成的FeSn双原子位点催化剂表现出创纪录的峰值功率密度和高稳定性。
关键观点2: 周期性单金属位点催化剂(PSMSCs)的进展
作者介绍了PSMSCs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其设计和表征的研究前景。PSMSCs具有均匀和有序的原子的精确结构,为操纵催化性能和深入了解反应机理提供了新的机会。相邻单金属的协同效应和周期性单金属排列的整合效应进一步拓宽了SMSCs的工业应用范围。
文章预览
【做计算 找华算】 理论计算助攻顶刊,50000+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经费预存选华算,高至16%预存增值! 今天带来的是 北京化工大学刘军枫教授、清华大学王定胜教授 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Advanced Materials 》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刘军枫教授,2007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导师李亚 栋院士。王定胜教授,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导师李亚栋院士。 成果1 非均相双原子位点催化剂(DAC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到目前为止,DACs的合成主要依赖于不同的原子在合成过程中在载体上自由碰撞,主要导致产率低。 北京化工大学刘军枫教授、清华大学王定胜教授 等人报道了一种通用金属离子识别(MIR)策略,用于构建一系列DACs,包括但不限于Fe 1 Sn 1 、Fe 1 Co 1 、Fe 1 Ni 1 、Fe 1 Cu 1 、Fe 1 Mn 1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