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个8岁女孩小欣因体育课上表现不佳、腿部疼痛、动作不协调而被家长带到医院诊断的故事。经过医生检查,小欣被确诊为低磷性佝偻病。文章介绍了低磷性佝偻病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疾病概述
低磷性佝偻病是一类由于血磷浓度长期降低导致的佝偻病或骨软化症,主要病因是肾小管对磷重吸收障碍,进而引起骨矿化不良。
关键观点2: 临床表现
低磷性佝偻病的患儿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常见骨骼畸形表现有“O”形腿、“X”形腿,手镯征、脚镯征、肋串珠等。疾病进展时,可出现严重的骨骼畸形、生长迟缓、身材矮小、骨痛、牙齿发育异常等。
关键观点3: 诊断方法
低磷性佝偻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基因分析。核心为持续性低血磷、肾磷流失、碱性磷酸酶升高,结合临床症状与家族史进行分型鉴别。
关键观点4: 治疗方法
低磷性佝偻病的治疗目标是纠正低磷血症、改善骨矿化、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支持、传统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及多学科干预。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营养支持,增加富含磷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
文章预览
8 岁的小欣,原本是个爱笑又好动的女孩,但最近老师频频向家长反映: “ 她体育课总是跑不快,还经常说腿疼,动作不协调,写字也容易趴着写。 ” 起初家长以为她只是偷懒不想上体育课,甚至因为她走路 “ 外八字 ” 还斥责她不注意仪态。 可是慢慢地,家长开始察觉异样 —— 小欣走路越来越别扭,小腿明显弯曲,上下楼梯时频频喊累,连日常跑跳都变得吃力。家长这才警觉,带她来到医院骨科就诊。 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她双腿呈 “O” 形,伴膝外翻和小腿弯曲,生长曲线也低于同龄人标准。血液检查提示: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血钙正常、 PTH 正常。结合影像学发现骨骼矿化不良, 最终确诊为 低磷性佝偻病 。 低磷性佝偻病 低磷性佝偻病是一类由于血磷浓度长期降低导致的佝偻病或骨软化症,其主要病因是肾小管对磷重吸收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