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山花开
一个爱书的人,希望用拆书、书评和读书笔记,传播书香,芬芳生活; 愿爱书的人携手同行,书山为屋勤为径,文章有神交有道。 公众号:书山花开
今天看啥  ›  专栏  ›  书山花开

图读||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骆驼祥子》第24章

书山花开  · 简书  ·  · 2018-08-04 20:06

文/书山花开

一、思维导图

《骆驼祥子》思维导图第24章

二、简要说明

本章是小说的最后一章。先浓墨重彩写北京夏初的热闹,再写阮明被游街和被枪决,然后交代阮明事件的出卖者祥子,以及祥子的谋生之道和生存现状。本章的部分内容,很像写景物风俗的散文,不仅铺排渲染,景致和场面,刻画得细腻而具体,也勾勒出时代的特点,字里行间明褒暗贬的情绪激越更增添了一份文字的魅力。和一片热闹形成对比的是,作者再将镜头切换到祥子那里,幽静的湖边,老树,苇叶,鸟鸣,诗意荡漾,而这时的祥子在细数着出卖阮明而得来的钞票,更具有讽刺意味。

三、摘读随记

秧歌,狮子,开路,五虎棍,和其他各样的会,都陆续的往山上去。敲着锣鼓,挑着箱笼,打着杏黄旗,一当儿跟着一当儿,给全城一些异常的激动,给人们一些渺茫而又亲切的感触,给空气中留下些声响与埃尘。赴会的,看会的,都感到一些热情,虔诚,与兴奋。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

写活动带给人们的感受,而洋溢其中的“热情,虔诚,与兴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那就是“迷信”,愚妄和自欺。

到处好玩,到处热闹,到处有声有色。夏初的一阵暴热象一道神符,使这老城处处带着魔力。它不管死亡,不管祸患,不管困苦,到时候它就施展出它的力量,把百万的人心都催眠过去,作梦似的唱着它的赞美诗。它污浊,它美丽,它衰老,它活泼,它杂乱,它安闲,它可爱,它是伟大的夏初的北平。

这些语句像诗句一般,用排比和比喻,写出夏初城市的热闹与喧哗,但究其实质,这不过是自我的催眠,是醉生梦死的自欺状态,更是愚昧与落后的一次集中展示。

枪毙似乎太简单,他们爱听凌迟,砍头,剥皮,活埋,听着象吃了冰激凌似的,痛快得微微的哆嗦。可是这一回,枪毙之外,还饶着一段游街,他们几乎要感谢那出这样主意的人,使他们会看到一个半死的人捆在车上,热闹他们的眼睛;即使自己不是监斩官,可也差不多了。

和《阿Q正传》一样,写“看与被看”的主题,呈现典型的看客心理,是对国民性的思考和对国民劣根性的一次批判。

人们都在街上看阮明,祥子藏在那清静的城根,设法要到更清静更黑暗的地方去。他不敢再在街市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

“举世皆醉我独醒”,举城若狂而祥子独处,藏在“清静的城根”,为什么呢?交代得很清楚,“因为他卖了阮明”。出卖阮明,不管阮明是怎样一个人,都能表现祥子变成为怎样的人。和原先的善良、老实与质朴相比,祥子无论在性格、人格和道德上,都不能同日而语。

阮明为钱,出卖思想;祥子为钱,接受思想。阮明知道,遇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了祥子。祥子并没作过这样的打算,可是到时候就这么作了——出卖了阮明。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通过写阮明来写祥子,阮明和祥子合作,合作开始都知道目的均为的是钱,手段是其次的,但都想到,必要时出卖或牺牲对方,在所不惜。祥子和曾经的革命青年阮明怀着同一思想具有同一心肠,问题在于最后谁先做成了。

只有他自己会给自己挣饭吃,没有任何别的依赖与援助。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他等着吸那最后的一口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这个灵魂将随着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泥土中。

祥子是行尸走肉,活着是唯一目的,思想和手段是个人主义。

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穿上杠房或喜轿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遇上那大户人家办事,教一干人等都剃头穿靴子,他便有了机会使头上脚下都干净利落一回。脏病使他迈不开步,正好举着面旗,或两条挽联,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

不仅写祥子如何谋生,更写了在谋生过程中祥子的心理和行为。与原先拉车对车的敬畏和膜拜,现在他对工作所持的观点就是无常业,无操守,无规则。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用细节表现祥子的精神和心理。对侮辱他的言论或者应守住的规则和规矩,祥子采取“麻木”法,当作没听见,无动于衷。而将精力关注在“地上”,“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是本章的最后一段话,也是小说的总的结束语。回顾祥子的一生,体现祥子的巨大变化;评价祥子是“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揭示小说的主题。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