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文物局
权威发布文博新闻动态、重要政策文件、重点工作进展,分享文博知识,邀您一起参与文物保护。
今天看啥  ›  专栏  ›  国家文物局

物说文明丨万年耕耘:农业与文明的共生之路(一)

国家文物局  · 公众号  · 农业  · 2025-03-31 09: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等特性,以及农业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角色。通过文物释读历史,实证文明。文章详细描述了从一万年前的文化萌芽到今日,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农业对人类驯化农作物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华文明的特性和农业的重要性

文章首先强调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性,并指出农业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农业塑造了中国人勤劳勇敢的性格底色,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键观点2: 文明发展的历史背景

文章通过文物解读了历史,实证了文明的发展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驯化了稻谷、粟、黍等农作物,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为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关键观点3: 农业对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农业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剩余粮食的出现还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复杂社会的诞生。农业的持续发展为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文章预览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些特性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物说文明”专栏以文物释读历史、实证文明。 孟春之月,天地和同,草木萌动,春耕的跫音如约而至。农人躬身于广袤的田野,插秧、播种,泥土中孕育的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希望,更是托举文明绵延的基石。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间,农业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塑造了中国人勤劳勇敢的性格底色,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万年前的文化萌蘖,到五千多年前的文明诞生,及至今日,中华文明的内核与实质始终贯通如一、绵延不断。 万年耕耘 中国自古便是农耕文明的沃土 从第一颗种子被种下 到如今哺育着辽阔山河的十四亿儿女 这条路,我们已走过万年之久 每一步,都是大地与文明的交响 新石器时代 浙江上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