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华网

这种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但这几点要注意!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5-20 21:3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荔枝的历史背景、营养价值、食用建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荔枝是一种美味的珍果,但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荔枝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提醒大家要注意健康品味荔枝。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荔枝的历史背景与得名原因

荔枝的得名与其离枝后易变质的特性有关。古代文献记载了荔枝的保鲜方法,如宋代采用竹节藏鲜法,现代则通过技术和物流的进步,使荔枝能够长途运输并保鲜。

关键观点2: 荔枝的营养价值

荔枝含有丰富维生素C、抗氧化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快速补充能量的作用。但含有多糖和果糖,糖尿病患者需慎食。

关键观点3: 荔枝的食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提醒体质燥热者、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不宜多吃荔枝。避免空腹大量食用,以防引发“荔枝病”,尤其是儿童,每天食用荔枝量不宜超过5颗。

关键观点4: 荔枝病的病因及症状

荔枝病是一种因过量食用荔枝而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危及生命。


文章预览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既美味又极难保鲜的珍果。 但这份“南国佳果”藏着双重身份—— 它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却也可能化身“甜蜜陷阱”,甚至引发“荔枝病”。 今天,我们来聊聊荔枝! 1 “荔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荔枝的得名与其特性紧密相关。古人在观察中发现,荔枝果实一旦离开枝条,极易变质,故称“离枝”。 唐代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记载:“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之后逐渐演变为“荔枝”。 宋代采用“竹节藏鲜法”——将带枝荔枝插入竹筒密封,可保鲜五日;清代《广东新语》记载“以蜡封蒂,浸蜂蜜中”,与现代涂膜保鲜技术异曲同工。20世纪70年代广东首创“自发气调包装+低温运输”,使荔枝保鲜期延至30天;2023年顺丰航空开通“荔枝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