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立人设的概念及其科学依据,阐述了如何通过立人设来改变生活,并提供了确立人设的三个方法。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平衡人设与真实自我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如何平衡的建议。最后,文章鼓励读者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学习心理学知识,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立人设的概念和科学依据
立人设是个体为自己设定的一种形象或角色,是一种“认知重构”的过程,涉及个体对自我认知、行为模式甚至是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义和调整。它通过个体实现“自我监控”,源于对自我形象的维护和对社会期望的回应。
关键观点2: 如何通过立人设改变生活
通过确立自己的人设,可以激发自我驱动力,促使个体朝着理想中的自己不断靠近,逐步实现转变。人设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应对策略,在不同的社交情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关键观点3: 确立人设的三个方法
1. 深度自我剖析,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建立积极的信念;3. 不提前焦虑,将“养成理想自我”的时间线拉长。
关键观点4: 平衡人设与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过度沉浸在人设塑造中可能会忽略真实的自我感受和需求,甚至产生自我认知冲突。因此,需要平衡好人设与真实自我的关系。
关键观点5: 如何平衡人设与真实自我
1. 明确目的,区分“人设”是短期工具还是长期目标;2. 保持弹性,允许人设随情境调整;3. 接纳复杂性,承认人设只是自我的一部分。
关键观点6: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理想自我”,并可以通过成为心理咨询师来探索第二职业。
文章预览
前阵子,失业已久的朋友小宇,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还成功涨薪。 聚会时谈及此事,我们都很好奇他怎么突然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小宇笑笑说: “其实,这都是因为我学会了给自己「立人设」。” 原来,小宇在面试前,就决定给自己立一个 “职场精英”的人设,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自信心。 并因此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提前演练、想象自己成功的场景 …… 在面试时,他果然表现得很专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了出来,跟他提前想象的一样,成功拿到了满意的 Offer。 小宇说: “其实我在原来的公司真的没什么存在感,我也是想逼自己一把。” 给自己 “立人设”,真的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这事听起来好像有点离谱,但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立人设的本质是实现 “认知重构”,促使个体朝着理想中的自己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