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杂志
《财经》杂志官方微信。《财经》杂志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主办,1998年创刊,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新闻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报道见长,是政经学界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必读刊物。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财经杂志

欧盟搞“碳关税”,中国一定吃亏吗?

财经杂志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09-03 18:1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贸易的影响,包括其与绿色贸易措施的关系、对欧盟产业和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等。文章指出,需要从贸易角度考虑问题,建立与境外对话沟通的渠道,并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建立绿色贸易规则工作组,与欧委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性沟通,解决实际遇到的技术性障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碳关税”是欧盟的气候措施之一,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优先于获得产业竞争优势。

CBAM作为欧盟碳市场的衍生政策,旨在给进口产品增加额外成本。

关键观点2: CBAM对欧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影响有限,可能会削弱而非增强欧盟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为它主要影响钢铝等高排放行业,而这些行业的下游工业部门无法获得低碳排放成本的原料。

关键观点3: CBAM的实施有利于欧盟本土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但欧盟本土产品受到产能和综合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无法完全占据市场。

非欧盟厂商的市场份额会重分,一些厂商可能会因CBAM带来的额外负担而丢失份额。

关键观点4: 中国企业需重视碳足迹问题,建立与境外对话沟通的渠道,解决技术性障碍。

国内企业在应对CBAM和《电池法案》等绿色贸易措施时存在困惑,建议建立绿色贸易规则工作组,与欧委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性沟通。


文章预览

德国西部的一家钢铁厂。图/法新 “碳关税”对贸易的影响未必是一边倒的。在“绿色贸易措施”成为常态的时代,需要从贸易角度考虑问题,也需要与境外对话沟通的渠道 文|吴必轩 目前国内存在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和“绿色贸易措施”这两个概念混同、以偏概全的问题。这会导致政府和民间过度夸大CBAM的影响,忽视其他对出口冲击更大的绿色贸易措施,例如欧盟的《电池法规》和产品生态设计规则(ESPR)。 欧盟在过去五年编织了一个复杂的、无所不包的“绿色规则网”。在这个规则网中,有两大块政策措施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一是旨在减少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措施,也就是“Fit for 55”政策包;二是旨在推动欧盟经济向绿色和可持续转型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见下图)。 资料来源:吴必轩,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