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林木南

My Dream Job

林木南  · 简书  ·  · 2018-05-25 08:39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几天上英语课的内容:My dream job,不禁引发了我无尽的感慨。我想每个人在小时候心里都有一个Dream job,但当真正长大成年时又有多少人实现了呢?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特长并且真正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呢?

大学里学科丰富,给我们创造了各种学习自己喜欢领域的机会,但能否去到自己理想的大学能否学到自己理想的专业还取决于高考,取决于我们在高中的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板,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死抓着自己的短处不放,所以我觉得高中文理分科是一件很好的安排,它是我们发挥自己特长的第一次分配。但在我们那个年代,可能更多的是被教育学文没出路,学文的虽然也有好学生,但是更多的是给学习不好的‍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在我们那个年代,我想鲜有人知道自己真正喜好的是什么,我们被灌输的更多的还是要尽量考高分,考高分的目的是什么,是去一所理想的大学,去一所理想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增加竞争力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那么你理想的工作是什么,你到底喜欢什么,鲜有人去引导你关注这些最本质的问题。我们按着循规蹈矩的道路埋藏在循规蹈矩的题海战术当中,只知道无尽的分数,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

因此直到高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依旧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学什么专业,或者说我知道我喜欢学文,但是被灌输了太多学文没出路学理出路多的观念以至于我那个时候已经把自己真正所喜好的给忽略了。我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参加了高考,稀里糊涂的第一志愿选择了学医,也许老天知道我并不适合学医所以让我稀里糊涂的没有考好,也就稀里糊涂的沦落到了第二志愿其实我并不喜欢只是为了垫底儿的学校。大学期间我转了专业,虽然还是不喜欢的但是最起码是配得起这个学校的专业,还尝试了人文领域的学科修读了法学第二学位,也就是修读的这个第二学位才慢慢的激发了我热爱人文科学的天性,也就是修读的这个第二学位才让我觉得我大学五年并没有白过,也就是修读的这个第二学位才让我在工作后有机会选择在人大继续学习法律,也就是在人大继续读书的过程中才慢慢的唤醒了我追逐梦想的决心。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在高中选择学文,然后在大学选择学习汉语言文学,再修读个其他人文科学类的第二学位。 但这仅仅是如果,我知道不能回到从前,但是我能看向未来,我一直都觉得,只要喜欢,任何时候的开始都不晚,关键是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然后持之以恒。

其实当做自己真正喜欢事情的时候是开心的,当做自己真正喜欢事情的时候自己更多的是关注过程而不结果,为了有理想为目的的奋斗跟漫无目的的为分数而奋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每当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新知识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无比升华的,既不会觉得空虚,也不会觉得无聊。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工作不断摸索中成长的,并不是选择一气呵成的读完博士在开始工作就是最好的选择,也并不是说高考的成败就一定能决定你未来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点,也许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会走很多弯路,但当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些弯路其实教会了你很多,教会了你如何面对荆棘,教会了你如何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不要去抱怨生活有多艰苦,也不要去攀比周围的人所拥有的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前进的时刻表。解决最基本的温饱是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如果连自己都养活不起也就无从谈论梦想,所以也许现在的工作并不是你喜欢的,但是工作又是必须的,在能解决温饱的的基础上好好发掘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也许有一天这些兴趣和特长就成为了你工作的一部分。

虽然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喜欢的工作也可以成为生活的大部分,因为当你真正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候是不会觉得累的,也会觉得生活是充满激情的,但是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或者虽然知道但却不敢去尝试。

正如毕淑敏所说“人们总是终身困顿在自己的茧里,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许当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人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原本就是一张巨大的茧,而我们从未真正的生活过”。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生活在茧里的安全感,你也可以选择破茧而出的那一份美丽。而我,愿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无论是雷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