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语味悠长

2020-03-28读《教师的建议》第十八条

语味悠长  · 简书  ·  · 2020-03-28 19:20

第十八条:学习之母不应变成后娘

01复习是学习之母。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位慈善的母亲变成了狠毒的后娘。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怎样正确组织复习才符合教学规律呢?

首先,我建议考虑课程和具体教材的特点。

这里,苏霍姆林斯就提到了课程和教材的关系,课程和教材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试图用自己的话来进行解释,然后,发现不行。所以,我以为我了解了课程和教材,其实没有。


黄伟教授将语文知识分为:语文学科知识、语文课程知识、语文教学知识三个层面。

作为语文学科知识的文体知识,它来源于语言学(文体学、语体学),文艺学(形式美学),文章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中的文体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以及文学史等学科内容。

作为课程知识的文体知识,它由学科知识转化而来,呈现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因而上述“文前提示语”即是一种课程知识。

作为教学知识的文体知识,它由课程知识转化而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和语文素养的知识”“语文教学知识从知识呈现来看,可以分为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从知识主体来看,可分为教的知识和学的知识”,上述两种不同的解读路径和教学内容即是一种教学知识。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什么?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目前,读到的文章中提到语文课程相关的是陆俭明教授在《语文课程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中提到的。

他认为语文课程在终极目标“立德树人”之下,所担负的任务有三:

第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以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第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学素养,能逐步以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鉴赏文学艺术作品;第三,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具体说即不断接受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个任务是重点,并且这个任务是只能由语文课程来承担和完成的。因此,语文课程的定位就应该落在“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语文能力”上。

这种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理解层面,无论是读或听,都要能一下子抓住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

二是语言表达方面,无论是说或写,都要做到文从字顺。

三是有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具体体现在无论是看别人的或是自己的文字,能凭语感初步判断一个句子的正误与好坏,一个词语、一种句式在使用上恰当与否,并能有改正的能力。

这三方面也是衡量一个学生韩愈书面语学习、掌握如何的标准。学生有了这三方面的语文能力,那么他们就算切实掌握好了书面语,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修养就会有切实的提高,他们也就能更好、更快地接受各种高素质的教育。

关于语文课程的责任,陆俭明教授是这样说的:

个人的语言能力已成为与他人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事关国家软硬实力,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家的安全,已具有战略意义。

陆俭明认为语文课程当然要担负文化思想教育的任务,但这种文化思想教育不能是宣传式的,更不能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

语文课程要在培养学生较深厚的语文功底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同时,我觉得他提出的“大量阅读、大声朗读、适度背诵、勤于写作,以便让学生积聚丰富的汉语书面语语感”的做法很好。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破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密码,接受并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备坚持“真善美”的情操与品格。


梳理了半天,好像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还是没有说清楚,先留着这个疑问吧。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练习,他认为这样可以对知识有新的理解,他认为理科可以采用综合复习法,文科要关注主要内容,抛开次要材料,这种能力是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之一。

他也注重批注,关于批注他是这样说的:

我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时,总是遵循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要求:在每门课的笔记本专门留出的空白边上,用红铅笔记下应当永远记住的内容。学生翻阅课堂笔记时,可复习这些规则、公式、定律及其他结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