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沙仑玫瑰花

《草房子》|不是童话,也是童话

沙仑玫瑰花  · 简书  ·  · 2018-07-02 18:54
作者: 曹文轩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讲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生活在油麻地里的一群人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从每个人的视角来讲油麻地,讲生活的磨难,生活的馈赠,每个人都像茫茫大海中一只浮游,相互温存,又渺小得可忽略不见。

草房子指的是油麻地的一种特殊建筑,油麻地小学所有建筑都是草房子。用草房子做书名,更多是象征意味。象征那一段童年,那一段历史。人脱不开历史,人在历史中长大,带着历史的印迹。正因为此,曹文轩特别在书后记中声明,虽然写的是过去的事,但是依然能感动现在的孩子,人的内核没有变化。

虽然写的是孩子的事情,成人也会被打动。因为人类普遍对美的追求是不会改变的,而那些能够感动孩子的美的内涵,也能够感动我们,而曾经是孩子的我们也会为我们都曾经有过的那些小心眼、嫉妒、理解、扶持、离别、想念,在阅读时,泪水潸潸。

里面有桑桑欺负秃鹤,把秃鹤逼得在桑桑家打挺的故事,有桑桑和孤儿纸月之间彼此好奇又彼此珍惜的感情,还有大人的故事。不过,大人的故事是以桑桑这个孩子的视角讲出来的。这是桑桑的班主任蒋老师和油麻地的美丽姑娘白雀之间的爱情故事。

从桑桑的视角看去,他们之间总在通过他来传信,后来不传了,白雀要结婚嫁人了,后来又不嫁了,可是蒋老师也结婚了。二人继续像往常一样通过桑桑传信,直到事发。书中没有交代更多细节,比如白雀为什么与蒋老师分手,为什么会考虑镇上的文书。我从桑桑观察到的现象里,看到了情感的微妙变化和现实的考量。桑桑对这一切是不明白的。

我小时候对大人的事情也看不明白,但又总在观察他们,就像桑桑对蒋老师和白雀那样。桑桑的视角又把我再次带回童年。我想起了上学时,很早就住宿了,我们女生楼里一个风姿出众的阿姨,和男生楼里一个很会搭讪女生的男人,刚开始神采焕发地在一起,阿姨总是脸上发光,后来阿姨很少露出笑脸了,男人不再来找她了,阿姨后来很多天都没露面,听说住院了。那时,小小的我们,也把这些事猜来猜去,希望能进入这个世界,一探究竟。

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希望,有着朦胧美好的盼望。当真进入成人的世界,再想起小时候看到的现象,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希望还是不明白好。

除了孩子们的无伤大雅的打闹,成人世界的一隅之外,书中还有一个不太和谐的故事,那是关于秦大奶奶的故事。时代变了,在搞建设搞教育的洪流中,在油麻地必须建小学的蓬勃向上的声音中,有一个哀怨的声音始终在学校上空回荡:“这片地是我的!”为了建学校,地方政府动用了秦大奶奶视为己有的土地。当她出现在学校门口,对孩子们说这句话时,孩子们根本无从理解她走过的苦难岁月、再也直不起来的脊背、满头的白发和无奈的反抗。

现在的故事里融合着过去的故事。然而过去的人在过去的故事里的心情,现在的人却无法知道。油麻地小学在时代洪流中前进,却把过往人的悲伤、盼望,永远地留在了过去。

秦大奶奶的草房子被人扒了以后,她被抬到新家里,又一次次偷偷走回学校,又一次次被人抬离学校。直至最后,人们都厌倦了她。秦大奶奶开始在学校里用草和树枝搭建临时的窝。秦大奶奶是委屈的,但在别人看起来,她不过是个神经病。

时代已经变了,没有人在意她曾经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始终在心里催促着她,那是她和死去的丈夫两个人年轻时,在田野里望着麦浪,在寒风刺骨的冬天相拥而眠时,让他们心里燃烧热情的梦想。这个梦想关乎土地、麦浪、家。这个意象,让秦大奶奶欲罢不能,一次次与现实死磕。

秦大奶奶的结局是美好的。她在无意间救了一个小学生,这释放出了全村人对她的善意。从此他们的互动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小学生落水事件激发出人们内心中善的一面来。人们选择善还是恶,往往是一念之间。毕竟,我们大部分人不是神,不是魔鬼,我们只是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普通人。

这或许也是作者理想化的一面。或许是作者不忍心看到秦大奶奶的结局那么凄凉,于是给她安排了一个热闹温馨的结尾。

这本书也让我偶尔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我也有着桑桑不知深浅的恶作剧,有着秃鹤的敏感,有杜小康发自骨子里的自尊,那时候的我看大人的事,就像桑桑看蒋老师和白雀一样,好奇,不明白,又想一探究竟,回家自己冥思苦想,结果什么也想不出来。那时的我想长大。我以为长大不过就是体型变大,殊不知长大意味着把很多东西抛在了身后,再也捡不起来。

在30岁时发生的事情,几乎彻底改变了我的性情。以前我还是有点文艺,那时我看重美,看重心灵,寻找感觉,忽视现实,以文艺小说里的女主人公自勉,活在美又朦胧的自编自造的世界里,直到被推到生命的悬崖。我发现,自己之所以来到此,竟是拜文艺所赐。那以后,我把个性签名改为“立志做靠谱妞”。我排斥以前喜欢的文艺作家,开始读科普,读法律书,读认知书,脑子里装满了知识和道理,却越发缺少营养,因着贫瘠而不再能感受到以前的细腻心情。

也因这些,读到《草房子》里那些童趣,更加怀念和沉默。长大后,时间催赶着我们往前走,生活一下变得现实尖刻。白云里不再有童话王国,滴下的不再是眼泪,那里不过蓄满了水汽上升形成的水滴;每天睡梦过去,第二天不会是新的,还和昨天一样,没有奇幻,没有惊喜。

生活虽平淡,却也因平稳而感恩。因为长大后发现生活不总是充满善意,第二天还能如常醒来,已可感恩。童话幻想带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世界的粗粝从来不曾有所稍减。

说到童话幻想,《草房子》不应被认为属于此列。更何况,曹文轩在作品中毫不掩饰生命的悲剧元素,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尽管作者对每个故事都给了一个善意的结尾。然而,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过的我们看来,童年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都遥远朦胧得像个童话。

image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