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法询金融研究院

置换贷款12大争议问题!

法询金融研究院  · 公众号  · 金融 政策  · 2025-07-27 22:1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置换贷款的概念、特点、与借新还旧的区别、负面清单、对业务品种和贷款期限的要求、穿透核实用途的方法,以及固定资产贷款、贷款置换股东借款、贷款置换委托贷款、贷款置换公开市场债务、隐性债务、3.31融资平台债务的置换方法。文章还探讨了2025年中美关税战对商业银行重点产业信贷的影响,并分享了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增长破局路径,包括区域经济研究、客户经营策略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置换贷款的定义及特点

置换贷款是指新发放一笔贷款偿还已经存在的一笔债务,主要适用于偿还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其他应付账款等非经营形成的供应链条中的欠款。它具有不增加整体风险敞口、贷款资金封闭运行、延长贷款期限等特点,但用途不易核实,存在虚构用途的风险。

关键观点2: 置换贷款与借新还旧的区别

置换贷款与借新还旧在法律关系上都是发放新贷款偿还旧贷款,但适用场景不同。置换贷款适用于未到期贷款的偿还,通常是跨行之间的置换;借新还旧是一种周转便利,是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一种处理方式,仅针对本行到期贷款。

关键观点3: 置换贷款的负面清单

置换贷款的负面清单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不能置换固定资产贷款、不能置换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股东借款、原贷款用途不合规的贷款不能置换、不能置换已经逾期的贷款、不能以贷收息等。

关键观点4: 置换贷款对业务品种的要求

置换前后业务品种须保持一致,即固定资产贷款置换固定资产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置换房地产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置换流动资金贷款。实践中,遇到他行流动资金贷款被证明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时,置换是否合规需视情况而定。

关键观点5: 置换贷款对贷款期限的要求

置换贷款须控制在合规、合理期限范围内,防止被认定为置换贷款不审慎。对于流动资金置换,期限不能显著超出企业正常运营周期及流动资金贷款最长期限;对于固定资产置换,期限要与项目运营周期匹配。

关键观点6: 置换贷款穿透核实用途的方法

置换贷款的核心是穿透核实原贷款借款用途,须在调查报告贷款用途中详细说明置换贷款的性质、状态、余额、用途,并提供证明他行贷款用途合规的材料。

关键观点7: 固定资产贷款置换

以本行固定资产贷款置换他行固定资产贷款在监管层面无禁止性规定,实践中要合规操作,重点审核项目投融资方案、资本金充足性、项目手续齐备性,并确保资本金已足额到位。

关键观点8: 贷款置换股东借款

贷款置换股东借款需关注股东借款的真实性、合规性、存在性,并证明股东借款合规用于项目建设,确定置换贷款额度不能超过股东借款余额或用于项目建设的股东借款余额。

关键观点9: 贷款置换委托贷款

贷款置换委托贷款需区分以本行贷款置换本行发放的委托贷款和以本行贷款置换他行发放的委托贷款,后者只要核实存在、合规操作并无障碍。

关键观点10: 贷款置换公开市场债务

以贷款资金置换到期公开市场债务存在违规风险,除非在特定领域有政策支持,如融资平台债务置换。

关键观点11: 隐性债务置换

隐性债务的置换遵循特定政策文件,确保债权债务关系清晰、对应资产明确、项目具备财务可持续性,并确保新贷款依然纳入隐性债务管理。

关键观点12: 3.31融资平台债务置换

3.31融资平台债务置换需遵循政策文件,重点省份在年度债券发行额度内统借统还,或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放项目贷款置换债券本金。

关键观点13: 2025年中美关税战的影响

文章分析了2025年中美关税战对重点产业信贷的影响,并探讨了商业银行在关键领域的信贷投放策略、产品创新及风险防控机制。

关键观点14: 对公业务增长破局路径

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深化区域经济研究、精准客户经营来实现对公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提升对核心产业集群和优质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