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蒋方舟,一位作家,开始了为期五年的互联网「脱退」实验。她清空微博,减少社交,增加深度交流,把社交圈维持在最小范围。这场实验帮助她建立了写作纪律,让她找回匀速的状态,结束拖延症。现在,她完成了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并接受了人生的不完美和过去的错误。通过这个过程,她学会了如何面对互联网的争议和恶评,并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解决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蒋方舟开始互联网「脱退」实验的原因和经历
蒋方舟为了建立写作纪律和深度交流,开始了为期五年的互联网「脱退」实验。她清空社交媒体,减少社交活动,把社交圈维持在最小范围,并通过这个过程建立了写作纪律,找回了匀速的状态,结束了拖延症。
关键观点2: 蒋方舟如何应对舆论和公共环境
蒋方舟通过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和过去的错误,学会了如何面对互联网的争议和恶评。她意识到公共环境原本就能带给她成长,她会根据反馈来激发自己。现在,她更加重视私人关系,通过私人关系获得情感支持。
关键观点3: 蒋方舟的生命秩序和情感秩序的建立
蒋方舟通过重建生活来解决人生课题。她重视私人关系,认为生命秩序、情感秩序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她用写小说的方式来解决公共发言的问题,通过完成长篇小说来消化人生中的懊悔和痛苦。
文章预览
2019年,作家蒋方舟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的互联网「脱退」实验。 所谓「脱退」,并非完全不上网,而是不再参加互联网场域里的公共生活。 她清空微博账号,不追热点,不跟网友争执,偶尔在小红书发几张照片。为了增加深度交流,她把社交圈维持在最小范围。她减少微信聊天的频率,线下和朋友吃饭。 这场实验帮助她建立了写作纪律。每天上午10点到咖啡馆,写到晚上6点。随后回家做饭、运动、看电影。她找回了匀速的状态,结束十年以来的拖延症。 见到蒋方舟是2025年。此时,她已经写完新的长篇小说,也结束了这场实验。我们在咖啡馆见面,她在大厅直接选了一张空桌,顺手把墙上的讲座海报拍了下来。她讲话语速很猛,动作迅捷,像咖啡馆里上自习的大学生一样。让我想到朴树的歌词「要把自己打扫,把破旧的全都卖掉」。 在她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