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伟同学
支援者自愿发起的社区哦
今天看啥  ›  专栏  ›  家伟同学

随笔记录|2024.7.23

家伟同学  · 公众号  · 随笔  · 2024-07-24 00:0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作者的天赋、思考、自省、分享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展开,阐述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的天赋在于长期深度思考和不累的反省能力。

作者认为自己能够持续进行深度思考和长期反省,这可能是他的天赋所在。

关键观点2: 作者通过记录碎片想法和分享来理清思维。

作者提到需要记录大脑中的碎片想法,既是自我反思的方式,也是与他人交流的渠道。分享能够帮助自己厘清思维,形成体系。

关键观点3: 作者提倡不自我设限,像水一样适应不同场景。

作者认为不应该给自己设限,要像水一样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关键观点4: 作者认为颗粒度小的人更厉害,应该追求'无极'的状态。

作者提出颗粒度越小的人越厉害,并倡导追求像水一样没有颗粒的'无极'状态。

关键观点5: 作者主张向外求,包括寻求外部环境和优秀人士的影响。

作者认为应该向外寻求帮助和影响,例如通过改变工作环境、与优秀的人为伍来提升自己的状态。


文章预览

一直在想自己的天赋是什么,都说天赋是指那些长期干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想了半天,自己能比较长时间/深度的思考,不会觉得累,喜欢自省/反思/复盘,这或许是我的天赋。 我需要一支笔,把大脑里不断出现的碎片想法记录下来。主要是自己看,其次是也是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获得或正或负的反馈,以帮助自己厘清思维,形成体系。 学会分享也是我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以下都是乱弹琴,想到哪,扯到哪。 1/不定义自己: 要像水,水的形状取决于容器的形状,遇到特定的场景可以随时切换不同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设限。 比如一个经典的自我设限案例就是: 我是I人,不是E人,在公共场合表达我肯定不行。 没什么狗屁I人E人的标准,牛逼的人都是可I可E,看具体场景的需求。 2/颗粒度与厉害的人 : 脑子里只有“好坏,对错”等二元论概念的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