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数据合规这一新领域进行讨论,包括生物识别信息和TikTok罚单两个话题。在生物识别信息部分,文章讨论了如何判断视频、图像、语音是否属于生物识别信息,强调处理目的是关键判断因素。在TikTok罚单讨论部分,文章提及了TikTok因数据跨境被罚款的事件,讨论了数据跨境评估、审核标准、政府访问数据的保障措施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物识别信息的判断
文章指出,判断视频、图像、语音是否是生物识别信息(如人脸识别数据、声纹识别数据)需基于具体的处理目的。处理目的不同,决定了数据是否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低质量、低精度的数据可能不适用于生物识别。
关键观点2: TikTok罚单事件
文章讨论了TikTok因数据跨境被罚款的事件,强调了数据跨境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审核标准的模糊性。还提到了政府访问数据的保障措施问题,指出这是企业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
关键观点3: 出海企业的挑战
文章指出,出海企业在数据合规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数据跨境评估、接收国的认可度等。同时提到,如果接收国能被欧盟认可,可能无需依赖其他措施。
文章预览
煮酒言规 /////////////// 数据合规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很多问题都难以通过公开渠道检索到答案。此时,实务人士间的思想碰撞、交流就显得尤为珍贵。 • CONTENT • 「生物识别信息是什么 」 「 TikTok罚单讨论 」 ● 生物识别信息是什么 -问: 判断视频、图像、语音是否是生物识别信息(人脸识别数据、声纹识别数据),都是要基于为了识别个人这个具体的处理场景来做判断。而不是撇开目的,而看数据本身的质量、精度? 关键的判断因素还是处理目的。低质量、低精度,只是对非生物数据的进一步补强,而非必要。 -答1: 个人理解, 处理目的 换成 处理活动 更贴切些。 -答2: GB/T的声纹识别数据安全要求,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把“声纹语音样本”“可识别个人的人脸图像”定义成人脸识别数据、声纹识别数据,都是基于识别场景来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