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鱼米之王

媒汉阿猫

鱼米之王  · 简书  ·  · 2019-06-06 10:01

是的,我要说的就是做媒的男人。通俗一点就是月老,文绉一点称媒妁。但我们这里称为媒汉,大约是为了区别于媒婆吧。

不知道阿猫的真名是什么,反正阿猫一词在我们这里是傻傻的,也就是说二百五的意思,不可能是一个人的真名。但媒汉阿媒不但不傻,而且着实有点鬼气,否则也当不了媒汉 。至于为什么人们都叫他阿猫,我就不清楚了。

偶尔为别人牵线搭桥,做一、二次媒人是断然不能称为媒汉的。  媒汉虽然不一定要专职,但至少是一种兼职。阿猫就是兼职媒汉,他大部分时间与其他人一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阿猫一有空余时间就会往有待婚娶的人家跑。当然主要是往男方家跑,因为在农村往往有很多长得有模有样的小伙子娶不了媳妇,而女儿总是不用愁嫁的。

阿猫虽然热衷于做媒,也十分敬业,但业绩实在不敢恭维。这么说吧,村里嫁娶的男女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他做过媒的,但极少是他做成功的。如果做媒成功,男方会给媒汉酬劳。按约定成俗的规定,酬劳是一坛三十五斤的黄酒,称为媒谢酒。此外,牵线成功的男女结婚,媒汉会被请坐在上位,从女方吃到男方,这一天从早到晚嘴巴就根本不用停。阿猫不喝酒,大家都会折合人民币给他一个红包。当时黄酒三角一斤,一坛酒是十元五角,有人会凑个整数,给他一个十元的红包。阿猫会当场拆开看,并会直截了当地说,还少五角。可惜阿猫做媒成功几率少,能获得酬劳的几会也很少。但这不等于他白白忙碌,没其它收获了。其实他的最大收入还是说媒时,跑到人家那里,别人就该请他吃饭。饭一般是平时家里很少能吃上的炒粉干。那年头,在青黄不接之时,很多人家会断粮,而他由于经常有人请吃,家里总是有余量。这样他家也明显比别人家相对富裕了。本村有户人家,七个儿子,最大的四十四岁,最小的二十二岁,个个到了该娶媳妇成家的年龄,可是依然个个庙门口插旗杆--光棍一条。阿猫三天两头往这户人家跑,自然少不了蹭吃。据说一年到头被阿猫吃了几十斤粉干,结果是一个媒都没说成。

阿猫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会做媒,而且会踩媒。所谓踩媒就是与做媒相反,把一对原本已有意愿的男女,相办法拆散他们。凡是别人做的媒,他都会去踩媒,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业竞争吧。树里最漂亮的姑娘妙花,她第一次处的对象,就是让阿猫给踩掉的。妙花的对象是军人,已升为排长。在70年代军人在姑娘心目中的地位,就像现在的大腕明星。军人回家探亲顺便解决婚姻问题,时间只有三天。军人见了妙花第一眼就被其美貌所打动。当即就对媒人说:行,就她了。第二天军人就回部队去了。留下订婚、送定等事谊就交给父母代办了。

一切都很顺利。可是一个月后,军人家里突然悔婚,并且态度坚决,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后来才知道是阿猫搞得鬼。阿猫跑去踩媒,说妙花根不正苗不红。这一点是当时军人择偶的大忌。阿猫说,妙花的父亲是个不法牙医,是劳力外流分子。(这是那个年代给一切离乡寻求生计的农民扣的一顶冒子。)说如果娶这样的女人一定会影响军人的升官。如果排长升不上去,就意味着回家种田,这可不是儿戏,军人家当然要悔婚了。

奇怪的是阿猫常常是自己做媒,又自己踩媒。究竟是什么原因,出于什么心理,人们不得而知。最合理的猜测是相关人不小心得罪他了。因为他踩媒的一般是本村与外村人谈对像的,他跑到外村去,说本村的那个人如何如何不行,这样的人嫁不得或娶不得,以前是我瞎了眼,没发现。什么胡编乱造的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信。

阿猫最后一次做媒是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阿猫的女儿是村花级别的,那年刚满十八岁,出落的像一朵露水中初放的水仙,娇美中带几份秀气。

村里三十五岁的光棍二楞在阿猫身边跟前跟后。阿猫欺负二楞忠厚老实,又有一股蛮力,经常让他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干活。阿猫承诺给二楞做媒。他也确实给二楞正儿八经地介绍过几位对像,但二楞看也不看就直接摇头。阿猫急了,说像你这样的条件还能挑肥拣瘦?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二楞说,他要阿猫的女儿。这时,阿猫傻眼了。他的心里,这女儿是他这辈子一笔最大的财富,岂能随便给这又穷又愣的人。阿猫当然一口拒绝,并让他不用替他干活了。

越是老实的人发起火来越没个边。二愣抡了一把大砍刀,直接架在阿猫的脖子上,说自己整整三年的活不能白干,如果不同意女儿嫁给他,就与他同归于尽。阿猫吓破了胆,不得不同意。

其实二愣近三年来每天都要到阿猫家干活,早与阿猫的女儿好上了,只是阿猫蒙在鼓里。

从此阿猫再也没有替人做过媒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