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周聚焦BMJ、LANCET等杂志发表的多篇文章,包括外科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描述性研究、SGLT-2抑制剂对心衰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刚果共和国猴痘病毒的基因测序分析、美国福利差异的人类发展指数分析、心房颤动消融术后的左心耳封闭术研究,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的上市后监测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医疗安全、药物治疗、疫情监控、福利差异、心脏疾病等多个领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外科住院护理安全性研究:发现近60%的外科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可潜在预防,强调提升患者安全的迫切需求。
研究回顾了美国11家医院1009例外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记录,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普通护理病房,多与主治医师、护士和住院医生相关。
关键观点2: SGLT-2抑制剂对心衰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能降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该研究利用丹麦国家登记数据库对比了使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与接受其他标准心衰治疗的患者,发现SGLT-2抑制剂使用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
关键观点3: 刚果共和国猴痘病毒的基因测序分析:研究首次发现猴痘病毒I型从中非流行区域传播至其他地区。
该研究强调了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措施的重要性,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关键观点4: 利用人类发展指数分析美国福利差异:研究表明美国国内福祉在种族、性别、年龄和地理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
该研究基于美国社区调查和寿命表数据,计算了HDI分数,并发现教育、收入和健康机会的不平等长期存在。
关键观点5: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的左心耳封闭术研究: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是抗凝药物的安全有效替代方案,能减少出血风险。
该研究在国际随机试验中对比了左心耳封堵术和抗凝治疗的效果,并发现LAAC在预防卒中和栓塞事件方面保持疗效。
关键观点6: 下腔静脉滤器的上市后监测研究:研究强调需改善取出率,以降低长期留置IVCF引发的并发症风险。
该研究利用美国医疗保险数据分析老年患者中下腔静脉滤器的使用趋势和实践模式,并发现取出率较低,需采取措施改善。
文章预览
本周聚焦 本周BMJ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11个医院关于外科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的描述性研究,发现近60%的不良事件可潜在被预防! 而LANCET发表了Laura等人新提出的个体层面的人类发展指数。此外,对比房颤消融术后左心耳封堵和口服抗凝药物的效果;以及对于下腔静脉滤器未取出的远期分析,也非常有意思。 本周发文预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BMJ 1. 外科住院护理的安全性:队列研究 A Safe Surgical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 North Carolina Specialty Hospital 本研究探讨围手术期不良事件(AEs)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及可预防性。研究回顾了2018年美国11家医院1009例外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记录,采用触发方法和专家审查鉴定发现,38%的患者经历了不良事件,其中15.9%为重大事件。 在593例不良事件中,近60%具有潜在可预防性,20.7%被明确或大概率判定为可预防。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