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管理办法采用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旨在减少个人信息采集和留存,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网号、网证,以便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中进行真实身份信息的非明文登记和核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关键观点2: 采用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
管理办法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网号、网证,进行真实身份信息的非明文登记和核验。
关键观点3: 减少个人信息采集和留存
管理办法强调减少个人身份信息的采集和留存,达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关键观点4: 未成年人可以进行申领
未成年人同样可以进行网络身份申领,但需要已申领网络身份信息的监护人进行协助。
文章预览
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既能证明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 减少个人身份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投入成本。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广大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 以便在互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