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微微如尘

人性之恶?

微微如尘  · 简书  ·  · 2020-11-27 01:48

人的所有行为最终都会指向使自己更好的生活,即使你愿意为他人牺牲一切。因为人类除了肉体,还有一种称为“灵魂”的思维抽象表达。

为什么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事情总是喜欢用善恶的观点来表达我们的见解?看完《盲井》《盲山》两部电影后,我却一时之间产生了这种疑问。两极划分最容易被大众接受,而塑造极端典型更容易宣传教化从而被社会治理势力所接纳,我们所言的善恶观便是在这种教育下被传播的典型,我们明白了如何为“善”,却无法明白究竟为何这么做,于是看到《盲井》《盲山》这些现实黑暗后只能将苦闷郁结于心,始终不得发泄。

上高中时,我曾在吃饭时偶然听到隔壁的学生在吹嘘他过往的秘辛。说他以前因为生理上的需要强上了一个路过的女生,因为怕麻烦,就顺势和她交往了一段时间,可能是那个女生长相不怎么对他的胃口,言语之间,充满了轻佻与蔑视。我在旁无意间听到,却被震惊了,如果只是吹牛,是什么样扭曲的心理,让他将如此荒诞的经历编撰到自己身上,种种心理,细节夹杂着自私与偏见,就连在一旁偶然听到的我,竟然都觉得这种事真的有可能发生过。如果是真的,我更无法想象当事人竟能在如今的法治社会中得意洋洋的向其他人讲述自己过去所犯的罪行。而我呢,在一旁静静的听,却猛然有种对现实深深的无力感。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在现实中,尽可能远离这种人。

这是我少有的接触到隐藏在一个人格背后看似平常却实则异常阴暗部分的时刻。以至于彼时的记忆此刻依然片段萦绕于脑海之中。

我是一个天真的人,宁愿相信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幸运的是,生活常常也会正面回应我的期许。只是依然有些阴霾常悬于心头。

很早的时候,人贩子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人人喊打。拐卖妇女儿童虽然会遭到很多人厌恶,但作为一种因需而生的产业,自然有很多人依附而生,而绝大部分的平民百姓关心的只是自己安分的活着,这一丝朴实的倔强,也为这些蛇鼠提供了绝佳的庇护。

所以有些事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甚至有时回头想想,那些所谓的帮凶不正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甲乙丙丁吗,甚至可能你刚刚还受了他们的恩惠,此时还在对第三者称赞他们的帮助,你一时又如何能将其与罪恶联系起来。但于结果而言,这一切的发生,只是因为我们太麻木了吗?或者还是应该归咎于所谓的“人性之恶”?

不过,我们还是那个我们。我们总能找到足够多的理由为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开脱。

后来,人贩子成了全社会深恶痛绝的对象。表面上是舆论上在这一问题上完全的胜利。但在我看来,这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后,有了更加富裕时间后产生的必然结果。消费了物质后,人们转而去消费自己的精神。于是产生了这种于精神层面太平和谐的假象。

人之为人,也许并无关于善恶,只是一念之间,于些许迷惘之中,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放纵了自己的怯与欲,于是于其他人,便造成了难以弥合的苦果。

只是人生在途,有些人能不断醒悟,有些人则至死执迷。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