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33年前照片《我要上学》中坐在破旧教室里渴望知识的小女孩苏明娟的故事。苏明娟从小贫困,但她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经过社会捐助成功完成学业,最终成立助学基金帮助他人。本文总结了苏明娟的成长历程、捐助历程及对社会的影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接受帮助后回馈社会的意义以及小善意可能带来的巨大改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苏明娟的成长背景及求学的艰难
苏明娟出生在贫困山区,家庭贫困,但她珍惜读书机会,知道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关键观点2: 照片《我要上学》的影响力及苏明娟的转折点
北京摄影师解海龙拍摄的照片《我要上学》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引发全国爱心捐款,苏明娟的生活从此改变。
关键观点3: 苏明娟回馈社会,成立助学基金
苏明娟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将社会给予的帮助化为动力,踏上公益之路。她成立“苏明娟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和援建希望小学。
关键观点4: 苏明娟故事的意义和影响
苏明娟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无数人的缩影。它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接受帮助后回馈社会的意义以及小善意可能带来的巨大改变。
文章预览
33年前,一张照片《我要上学》感动了无数人。 照片中,一个坐在破旧教室里的小女孩抬起头,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直击人心。 这双“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象征,让千千万万失学儿童的命运,从此改写。 如今33年过去,当年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现在过得怎么样? 苏明娟于1983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张湾村,这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 她的家庭十分贫困,父亲靠上山砍柴换钱勉强维持生计,全家的粮食也只能勉强够吃3、4个月。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供孩子上学已是难题,更别提苏明娟这种贫困户。 1990年,7岁的苏明娟勉强靠着父亲辛苦攒下的100多元学费,进入了村里的张湾小学。 学校条件极为简陋——旧祠堂改建的教室,没有玻璃的窗户,大风顺着缝隙灌进来,冬天冷得让人直哆嗦。 苏明娟和同学们每天都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