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系,以及不同ASCVD危险分层患者血脂控制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合适水平和治疗目标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强调了正确理解与应用参考区间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讨论了非HDL-C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血脂检测的频率和必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血脂异常是导致ASCV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LDL-C是临床首要干预靶点。
不同ASCVD危险分层患者的LDL-C控制目标不同,需要根据个体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程度来决定。
关键观点2: 参考区间是解读化验结果的重要标准,但不同人群的血脂参考区间存在差异。
现有的化验单上的参考区间往往忽略了不同人群的差异,容易导致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误解。
关键观点3: 非HDL-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在血脂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非HDL-C的计算是总胆固醇减去HDL-C,在实践中具有重要应用。
关键观点4: 血脂检测是提高血脂异常早期检出率和知晓率的有效方式。
血脂检测的频率应根据年龄、ASCVD风险及治疗措施监测的需要而定。
文章预览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提高公众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 ASCVD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核心策略。 案例经过 首先给大家看一张检验报告,大家看一下这位患者的 LDL-C 有没有问题? 图 1 很多人可能会说该患者 LDL-C 的值不是在参考区间内吗?肯定是正常的啊。 那我再上几张图。 图 2 图 3 图 4 病例显示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发作性胸痛 10 余年,加重 2 小时,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急诊冠脉综合征。 需要注意的是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 型糖尿病病史。 现在我们再来看它的检验报告单,大家还觉得患者的 LDL-C 是正常的吗? 案例分析 01 不同 ASCVD 危险分层,不同 LDLC 目标值 超过 80% 的临床决策会涉及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