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偿债危机、储备货币积累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美国债务的积累以及全球不平衡下的国际金融规则等问题。同时,文章还讨论了金融武器化/美元武器化对国际金融规则的根本性颠覆,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构的艰难挑战。最后,文章指出了中国的立场和应对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外汇储备增长和美元储备地位的变化
由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美元仍是主要的储备货币。但美国的债务积累引发了对美元稳定性的担忧,其他国家对储备美元外汇的强烈需求也增加了。
关键观点2: 全球不平衡下的国际金融规则挑战
全球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美国储蓄不足和全球储蓄过剩是重要原因。金融武器化或美元武器化是对国际金融规则的根本性颠覆,引发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重构的迫切需求。
关键观点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构的艰难挑战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构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地区协调困难、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等。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努力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多边国际组织的权威。
关键观点4: 中国的立场和应对策略
中国将继续推进“双循环、国内循环为主”的战略调整,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进不同形式的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同时,中国将努力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多边国际组织的权威,遵守既定规则,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文章预览
法国经济学家Jacques Rueff在1962年曾经讲过一个“裁缝和顾客的故事”,他把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比作一个裁缝和他的顾客的关系:裁缝为顾客做西装,做好后把西装卖给顾客,再把顾客的付款作为贷款返还给顾客,后者则用这笔贷款——这笔贷款实际上是顾客的“借条”——再向裁缝买新西装,如此循环往复,顾客不断得到新西装,裁缝则不断地积累借条。Rueff问道:等到有一天,裁缝想把这些借条换成现金的时候,顾客到底还有没有能力支付现金?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下,美国就是故事中幸运的顾客,其他国家就是那位不知疲倦的积累借条的裁缝。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可以通过资本项目逆差或经常项目逆差为其他国家提供国际流动性或国际储备。反过来说,其他国家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使美国得以长期维持经常项目逆差。换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