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阿宅與變態阿貓
上了年紀, 筋骨痠痛, 缺乏創意,品味低下,精神無法集中的偽文藝男子. 遊走於宅男與痴漢之間. 無可救藥的法派主義者. 運動狂熱分子. 鋼琴愛好者. 人氣低落的部落客. 古典音樂一言堂. 如果是海賊粉 (One piece) 或一拳超人粉 (One punch man),歡迎路過討論......文章皆由本人獨創,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只在豆瓣上分享這些資訊,不會使用其他網路平台. 如需轉載,煩請告知,感恩.
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宅與變態阿貓

The Piano Masters- 偉大鋼琴家的群像 (前篇)

阿宅與變態阿貓  · 豆瓣  ·  · 2018-02-17 07:24

瞎忙又奔波了一陣子後發現: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自己寫一點東西了.

說實在話,我還是滿懷念過去那種一有空閒時光便立刻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日子,敘述自己對於音樂聆聽的感想. 老實說,我的文筆不好,有時候無法用精確的文字去敘述自己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感受,但我也認為,聆聽音樂的過程從開始到結束要用準確的語言去描述本來就有一定的難度,更別提到像我這種容易詞窮的業餘中的業餘了.

“鋼琴大師” (The Piano Masters) 是一套已經發行了接近二十年的低價位唱片,由德國小公司History發行 (後來才知道這似乎是現在的廉價歷史錄音廠牌Documents的前身). 這一系列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一共有四十張唱片. 這套發行的時間剛好跟飛利浦那一套”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的曠世鉅作是同一個年代 (The 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皆為二十世紀的90年代末期. 在那個歷史錄音幾乎是屬於中高收入樂迷的特殊福利年代,這類的低價位發行對窮學生而言都是一大福音,就連飛利浦的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也是屬於中低價位. 我依舊記得,十多年前,過去淘兒唱片(Tower Records)還在台北街頭時,我省吃儉用花了接近一千元台幣購入了Pearl發行兩張鋼琴大師羅森塔爾(Moriz Rosenthal)的錄音. 現在想一想,那個年代的一千元台幣,還真是奢侈浪費.

而這個歷史錄音幾乎只屬於有錢人專利的生態,一直到Naxos Historical的出現才漸漸打破這個傳統. 至於現在,那更是容易了.

在這個情況下, “鋼琴大師”系列對當時的我而言是一套音樂的寶藏. 除了價格低廉以外加上還算豐富的內容,更成為了後來我對於鋼琴歷史錄音的啟蒙教材. 除了家中收集了一套,最近朋友又再贈送了我一套二手的全集錄音,才又慢慢勾起那過去初聽鋼琴歷史錄音的經歷,是如此的值得回味. 除了過於簡短的鋼琴家生平介紹以外或是很偶爾的曲目編排有誤, 這一套錄音的製作嚴格來說並不算太差,至少以那個年代的技術,轉錄品質在今天聽來還是可以接受. 由於是小成本製作,在規模上當然無法與財大氣粗的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相比. 鋼琴家部份,一共有三十四位,有些一位就佔了兩張唱片,有些是一位一張唱片,有的則是多人合輯,但這些佔了兩張唱片的鋼琴家名氣相對較大 (雖然這樣說有失公允). 在當時懵懵懂懂的情況下,一直認為這一套”鋼琴大師”加上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接近全套的收藏,就很能夠滿足欣賞的需求,但是後來才又發現”遺失”了很多著名且出色的鋼琴家. 比如兩套系列存在於歷史錄音當中的鋼琴家,都漏掉了在二十世紀初期鋼琴演奏歷史有著相當重要地位的羅森塔爾, 法國二十世紀早期詮釋德奧曲目著名的納特 (Yves Nat),詮釋德奧曲目聞名的百歲人瑞鋼琴家霍佐斯基 (Mieczysław Horszowski),又或是布索尼門下技藝超群的弟子之一佩特里 (Egon Petri)等等. 還有其他相當多的例子就不再一一贅述.

這篇系列短文會分成前篇與後篇. 前篇包括了那些獨自擁有兩張唱片版面的鋼琴家,而後篇則是介紹那些合輯.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鋼琴歷史錄音合輯還滿有趣的,可以聽到不同風貌的鋼琴演奏,在討論上也有更廣泛的話題. 不過既然為前篇,那我決定還是先從”個輯”開始討論,鋼琴家排序按照隨機編排,而非喜好. 有趣的是,這套錄音除了收錄鋼琴家的獨奏與協奏曲目以外,還有伴奏的室內樂部分,如賽爾金 (Rudolf Serkin)和蘭道夫斯卡女士等人 (Wanda Landowska).

廢話不多說了, here we go:

1. 肯普夫 (Wilhelm Kempff, 1895-1991):

除了買過幾張Dante出版的早期的肯普夫貝多芬作品錄音之外,在那個時期,我對於早期肯普夫的貝多芬作品的詮釋印象更多來自於這份兩張一集的錄音. 在貝多芬作品中間,還加入了一首莫札特著名的第二十號d小調鋼琴協奏曲 (Kv.466). 早年的肯普夫,在這些貝多芬奏鳴曲選集當中,不難聽到他很年輕時被多人賞識的原因,包括同樣也是演奏貝多芬作品的名家許納貝爾等人. 其中這裡所收錄的”熱情”奏鳴曲是一個熱情洋溢的版本,讓人見識到有別於中期後肯普夫一貫溫文儒雅的演奏風格. 不過關於肯普夫的討論,聆聽感想以及介紹在過去有多次提過,我在這裡就不再一一重複了. 有興趣的樂友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肯普夫戰前貝多芬奏鳴曲錄音即將重見天日 (APR): https://www.douban.com/note/533839824/

大師120歲紀念- 我的肯普夫雜記印象...:

https://www.douban.com/note/526446914/

隨談-肯普夫在Cascavelle:

https://www.douban.com/note/513126521/

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 肯普夫卷三:

https://www.douban.com/note/348195748/

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 肯普夫卷一:

https://www.douban.com/note/348415641/

(註: 發現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的肯普夫介紹還少了卷二,之後把他補齊)

曲目:

錄音年代/1927-1942年

貝多芬: 第四號鋼琴奏鳴曲 Op.7, 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Op.57, 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 Op.81a, 第二十四號鋼琴奏鳴曲 Op.78,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37

莫札特: 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 Kv.466

(註: 協奏曲部分皆由Paul Van Kempen指揮德勒斯登愛樂)

2. 巴克豪斯 (Wilhelm Backhaus, 1884-1969):

首先,這裡面比較讓人意外的是並沒有任何一首貝多芬的作品,但是卻收錄了當年較少見的蕭邦全套練習曲. 這個版本在十多年前流傳較廣的製作是The Piano Library,Pearl,以及Dante,但總體來說,巴克豪斯的蕭邦練習曲全集似乎在市場上確實並沒有那麼常見 (主要原因是來自於The Piano Library與Dante的倒閉,而Pearl的經銷商也不是有非常穩定的貨源),直到後來義大利小公司Idis以及Profil重新轉錄發行才在市面上更廣泛的出現. 這裡的蕭邦練習曲,並沒有同代的柯爾托有著多變的音色,可是巴克豪斯的演奏氣勢磅礡,在那個年代的鋼琴錄音當中,手指精準度也是相對較高. 儘管巴克豪斯後來並沒有再次完整的錄製蕭邦的練習曲全集,但是這些練習曲的選段經常在巴克豪斯的獨奏會當中出現,也可見巴克豪斯對於這些作品的喜愛.

這裡的布拉姆斯小品集同樣也是中早期全盛時期的錄音,這些錄音在另外一個更著名的Music & Arts版本中曾經出現過,而相對而言,我個人認為Music & Arts的轉錄更為優秀,另外還收入了能量驚人的帕格尼尼變奏曲. 在當年的我看來,兩張一集最大的價值就是巴克豪斯的蕭邦練習曲全集,幻想即興曲Op.66,以及唯美的搖籃曲了.

曲目:

錄音年代/1927-1935年

蕭邦: 二十四首練習曲 Op.10 & Op.24, 幻想即興曲Op.66, 搖籃曲 Op.57

布拉姆斯: 第六號與第七號匈牙利舞曲, 詼諧曲 Op.4, 第一號與第二號敘事曲 Op.10, D大調主題與十一段變奏Op.21-1, 第一號與第十五號圓舞曲Op.39, a小調間奏曲與C大調隨想曲Op.76, 兩首狂想曲Op.79, 第一號與第二號間奏曲Op.117, a小調間奏曲/g小調敘事曲/f小調間奏曲/降e小調間奏曲Op.118

3. 米開蘭傑里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1920-1995):

在Documents還沒有大量發行低價低成本的套裝錄音之前,米開蘭傑里的非大廠的錄音主要來自於一些”海盜盤”或是小廠牌的製作,而在這其中有一部分Aura的發行,我們不難發現米開蘭傑里在音樂會的現場錄音是如何揮灑他的音色”調色盤”; 當然,這裡是指那些品質較好的立體聲錄音. 但平心而論, 部分Aura的製作也並不是最佳,價格也相對較高,在轉錄上面或許是因為音樂會錄音的器材限制,往往無法呈現米開蘭傑里最出色的那一面 (或許晚年還有健康因素的原因而使其狀態不穩定).

但對當時的我而言,這兩張的米開蘭傑里的發行是CP值相對較高的收藏,這裡的演奏都是米開蘭傑里在60年代職業生涯巔峰的時期所留下的實況錄音. 除了德布西的兩冊”印象” (Image)以及兒童天地以外,還包括了舒曼的鋼琴協奏曲以及唯美的蕭邦作品的演奏 (其中f小調幻想曲以及”告別”圓舞曲是深得我心的詮釋). 不過,或許同樣也是受限到錄音技術的問題,動態較大的樂段往往過於含糊,是美中不足之處.

曲目:

錄音年代/1962-1963年

蕭邦: 兩首馬祖卡舞曲 (Op.33-4 & Op.68-2),f小調幻想曲,”告別”圓舞曲Op.69-1,第二號詼諧曲Op.31

德布西: 兩冊印象全曲,兒童天地

舒曼: a小調鋼琴協奏曲Op.54 (Gianandrea Gavazzeni指揮Roma della RAI Symphony Orchestra)

4. 柯爾托 (Alfred Cortot, 1877-1962):

柯爾托的選曲若是以現在的角度而言,那確實是沒有什麼新意. 幾年前EMI發行的柯爾托紀念套裝,就已經包括了這兩張裡面還有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所有的版本曲目. 不過在套裝唱片還沒有那麼興盛的時期,這兩張低價位的錄音確實是可以很好了解柯爾托中早年演奏藝術的”敲門磚” (涵蓋了20-40年代初期的錄音精選). 這裡面有幾首具有代表性的蕭邦獨奏作品精選,包括了第二號即興曲Op.36與第一號敘事曲Op.23,還有非常精彩的德布西第一冊前奏曲的全曲,舒曼的”狂歡節”,以及法蘭克的”前奏曲,聖詠與賦格”等,都是柯爾托相當擅長的曲目. 很有意思地,這裡收錄的錄製於20年代末期的第一號敘事曲一直是我個人在柯爾托眾多該曲目的錄音當中最為喜愛的版本. 嚴格說起來,其實我個人的喜好無關鋼琴家鍵盤上的失誤與否,而是柯爾托在這個版本裡面所呈現的樂曲張力與衝勁,那是後來的版本所沒有的. 讓我更驚訝的是,這兩張CD的音質相當的優秀,很大程度上來說完整了保存了鋼琴歷史錄音較完整的音色,幾乎可以算是這一系列最好的轉錄之一. 這裡頭不少錄音與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有些許的重複,有興趣的樂友可以參考以前我介紹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中的兩卷柯爾托介紹: https://www.douban.com/note/513874010/ (但我一直對飛利浦品質低劣的轉錄頗有意見)

其他短文章有: 柯爾托的"魅力"

https://www.douban.com/note/347255898/

小談聖桑,狄梅以及老法派鋼琴家的藝術傳承

https://www.douban.com/note/513265219/

曲目:

錄音年代/1926-1943年

蕭邦: 第二號即興曲Op.36, 第一號敘事曲Op.23, 圓舞曲/Op.34-2, Op.42, Op.64-1, Op.64-2, Op.69-1, Op.69-2

舒曼: 狂歡節Op.9

法蘭克: 前奏曲,聖詠與賦格, 前奏曲,詠嘆調與終曲

德布西: 第一冊前奏曲 (全)

5. 許納貝爾 (Artur Schnabel, 1882-1951):

許納貝爾不僅僅留下了豐富的錄音,樂譜編訂,以及樂曲作品,他更是在音樂史上第一位留下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的鋼琴家. 這裡的選曲比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僅有貝多芬的作品要更為豐富,還有莫札特以及同樣具有代表性的舒伯特作品的錄音. 與其他鋼琴家的歷史錄音相比,許納貝爾的錄音在90年代算是相對較容易取得,在EMI, Pearl, 還有APR等公司皆出現他的身影. History的選曲,並沒有太多的驚喜,而是重新精選了許納貝爾的職業生涯的代表作.

不過老實說,我一直不太算是非常喜愛許納貝爾的演奏. 我一直認為他在慢板樂章的表現確實能把故事內容表達完整,敘述性強,但是他在快板樂章中時常過快的演奏速度,讓聽眾感到些許的草率與莽撞. 雖然紀雪金 (Walter Gieseking)的演奏速度也偏快,但是紀雪金對音色的處理要比許納貝爾要來的出色. 當然,在那個年代的錄音技術限制下,演奏家必須刻意加快演奏速度或是對原作進行刪減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我認為許納貝爾在貝多芬或是舒伯特的奏鳴曲的快板樂章當中往往失去了音樂本身該有的特性. 不過,就我個人主觀的看法而言,這一張裡面所收錄的莫札特第八號a小調鋼琴奏鳴曲 (Kv.310)以及舒伯特的六首樂興之時 (D.780)稱得上是那個年代該曲目的代表錄音. 其中我個人更喜歡舒柏特的樂興之時那種溫馨的詮釋,讓我不免以為許納貝爾其實更適合輕鬆的小品. 而在過去收集的許納貝爾錄音當中,也是有相當精彩豐富的演奏,如韋伯的"邀舞" (Invitation to dance),可惜在這裡並沒有收錄.

曲目:

錄音年代/1933-1939年

莫札特: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Kv.310

貝多芬: 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 “華德斯坦” Op.53

舒伯特: 六首樂興之時 D. 780, 第二十號奏鳴曲 D.959, 第二十一號奏鳴曲D.960

6. 賽爾金 (Rudolf Serkin, 1903-1991):

與其他的安排相比,這套系列對於賽爾金的選曲相較之下讓人失望. 那時候賽爾金早年品質優異的獨奏曲目錄音為數不少,但在這裡除了兩首貝多芬協奏曲以外,第一張的內容全部都是與小提琴家布許(Adolf Busch)合作的室內樂作品. 我並不是說這些與布許合作的室內樂作品不好,或許是出版商也要強調賽爾金與岳父長期合作的關係與賽爾金在室內樂作品上的造詣,但我認為這並不能充分代表賽爾金早年的演奏藝術 (雖說那幾首小提琴奏鳴曲是我相當喜愛的作品…). 其實關於選曲較為失敗的部分也同樣出現在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中的賽爾金卷,僅有早年演奏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以及莫札特第十四號鋼琴協奏曲 Kv.449,其他的皆是晚年與阿巴多(Claudio Abbado)在DG合作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選. 至於在這份錄音的第二張內容則是兩首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鋼琴獨奏出色,錄音品質尚可但樂團品質差強人意,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曲目:

錄音年代/1931-1958年

貝多芬: 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天”Op.24 (阿道夫.布許,小提琴),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Op.19 (Ferruccio Scaglia指揮Roma della RAI Symphony Orchestra),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Op.58 (Franco Caracciolo指揮Napoli Alessandro Scarlatti Orchestra)

布拉姆斯: 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Op.78, 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Op.100 (阿道夫.布許,小提琴)

7. 魯賓斯坦 (Arthur Rubinstein, 1886-1982):

在這次介紹的十二位鋼琴家當中,基本上柯爾托與肯普夫是現在我依舊會時常拿出來反覆聆聽的版本以外,其次就是魯賓斯坦. 這份錄音的內容包羅萬象,除了他擅長的蕭邦作品,第二張還有李斯特,舒曼,德布西,阿爾班尼斯,和拉威爾等人的作品. 這一份製作與上面提到的柯爾托一樣,都是該系列轉錄品質較好的錄音. 其中第一張CD收錄的是魯賓斯坦生涯最具代表性的蕭邦獨奏作品 (雖然我認為他的布拉姆斯詮釋也同樣出色),而這些早年的錄音版本我認為並不會比後來的RCA錄音要遜色,反而多了一種”年輕蓬勃”的朝氣,儘管那時候的魯賓斯坦也已經四,五十歲. 這裡的曲目包括了多首馬祖卡舞曲,三首夜曲,兩首波蘭舞曲,以及搖籃曲. 第二張的內容則是收錄了多首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但其中絕大多數在魯賓斯坦後來的演奏會紀錄當中多次出現,也有其他錄音版本流傳,稱得上是魯賓斯坦的”愛奏曲”. 這份發行對於不熟悉魯賓斯坦早年鋼琴演奏藝術的朋友而言,是非常好的入門選曲.

過去我曾經寫過一篇介紹魯賓斯坦晚期所演奏布拉姆斯的鋼琴協奏曲,那是一種與這些早期錄音完全不同的意境,可以參考這一篇短文:

深秋的情懷- 小記魯賓斯坦演奏布拉姆斯兩首鋼琴協奏曲

https://www.douban.com/note/524220832/

曲目:

錄音年代/1928-1947年

蕭邦: 馬祖卡/Op.6-2, Op.7-1, Op.17-4, Op.24-3, Op.30-2, Op.41-1, Op.56-1, Op.59-3. Op.63-3, Op.67-3, Op.68-4, 夜曲/Op.9-1, Op.9-2, Op.48-1, 搖籃曲Op.57, 波蘭舞曲”軍隊”Op.40-1, 幻想波蘭舞曲Op.61

舒曼: 第二號浪漫曲Op.28-2, 夢幻曲Op.15-7 (選自”兒時情景”), C大調阿拉貝斯克Op.18

舒曼/李斯特: 呈獻

李斯特: 第三號愛之夢, 第三號安慰曲,第十號匈牙利狂想曲

布拉姆斯: b小調隨想曲Op.76-2, 第二號狂想曲Op.79-2, 搖籃曲(鋼琴獨奏版)

阿爾班尼斯: Sevilla Op.47-1, 納瓦拉

拉威爾: 佛蘭舞曲 (選自”庫普蘭之墓”)

德布西: 沉沒的大教堂 (選自第一冊前奏曲),前奏曲 (選自”為鋼琴的”)

法雅: 火祭之舞,恐懼之舞 (選自”魔法之愛”,鋼琴獨奏版)

拉赫曼尼諾夫: 升c小調前奏曲Op.3-2

8. 紀雪金 (Walter Gieseking, 1895-1956):

這裡的選擇,全部都是50年代前的精采錄音,收錄了三首貝多芬著名的奏鳴曲 (“暴風雨”,”華德斯坦”,”熱情”),其他的曲目還包括了許多布拉姆斯的晚期鋼琴小品選以及拉威爾的”水之嬉戲” (Jeux d’eau). 當然,這一張的重頭戲還有那充滿爆發力的布拉姆斯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Op.5. 而在此收錄的”水之嬉戲”是紀雪金職業生涯相當早期會讓聽眾眼花撩亂的錄音 (1923年),讓人窺視到紀雪金年輕時對於法派曲目的詮釋觀點,但法國曲目只收錄了這一首,甚是可惜.

其他關於紀雪金的討論,可以參考下面的短文:

不只是"拼命三郎"-紀雪金的貝多芬印象:

https://www.douban.com/note/516989898/

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 紀雪金卷二:

https://www.douban.com/note/347773652/

曲目:

錄音年代/1923-1948年

貝多芬: 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Op.31-2, 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 Op.53,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Op.57

布拉姆斯: 第三號鋼琴奏鳴曲Op.5, 間奏曲/Op.76-3,Op.76-4,Op.116-4,Op.118-6,Op.119-2

拉威爾: 水之嬉戲

9. 霍洛維茲 (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

霍洛維茲並沒有什麼驚喜,其中的小品在過去的EMI Reference系列就有出現過. 在90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期, Naxos, The Piano Library以及APR也都有前前後後發行百分之八九十相同的內容. 但不管是這份的轉錄又或是後來的Naxos和APR,品質並沒有比原來的EMI Reference出色. 至於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部分,則可以參考RCA的發行; 而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則可以選擇EMI Reference. 我認為,霍洛維茲的演奏除了在大型作品上能夠展現他驚人的技巧與氣勢,在小品當中更能聽到他的巧思與細部的處理,包括了這份錄音當中的三首蕭邦的馬祖卡舞曲,巴赫的聖詠 (BWV 699),以及舒曼的C大調阿拉貝斯克等. 一直到霍洛維茲生涯的晚期,這裡有許多小作品多次出現在他的錄音或是音樂會曲目當中,也可見他本人對於這些作品的喜愛. 這些內容對於許多樂迷而言都並不陌生,在這裡就不多做討論了. 關於霍洛維茲的其他介紹,可以參考這篇短文: 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 霍洛維茲卷一https://www.douban.com/note/349395681/

曲目:

錄音年代/1930-1947年

巴赫/布索尼: 兩首聖詠 BWV 734 & 699

史卡拉第: 兩首奏鳴曲 K.87 & 125

莫札特: 土耳其進行曲, 選自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v. 331

舒曼: 觸技曲Op.7, 阿拉貝斯克 Op.18, 夢的糾纏 (選自”幻想小品集”,Op.12)

蕭邦: 第十九號夜曲Op.72-1,第一號即興曲 Op.29, 三首馬祖卡/Op.7-3, 41-1, Op.50-3, 第四號詼諧曲 Op.54

李斯特: 葬禮

德布西: 琶音練習曲 (選自十二首練習曲)

普朗克: 田園曲, 觸技曲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拉赫曼尼諾夫: 大黃蜂的飛行

史特拉文斯基: 俄羅斯舞曲, 選自”彼德洛西卡”

柴可夫斯基: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Op.23 (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

拉赫曼尼諾夫: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30 (柯泰茲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10. 李帕第 (Dinu Lipatti, 1917-1950):

這裡對於李帕第的選曲是讓我又愛又恨. 巴赫的"耶穌是人民仰望的喜樂" (BWV 147) 版本是40年代早期的非商業錄音,在過去依舊是非常的具有收藏價值,但讓我恨的主要原因是在於,這兩張CD的內容總長,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分鐘,白白浪費了CD的容量. 不過,雖然一部分錄音來自於李帕第早期的演奏紀錄 (非EMI官方錄音),這裡的詮釋同樣並沒有讓我感到太多驚訝的地方,從某些角度上而言,李帕第成熟的音樂藝術在職業生涯早期就已經定型,是一種純淨無瑕的完美,但喜好則見仁見智. 關於李帕第的其他討論,可以參照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 李帕第卷: https://www.douban.com/note/348519763/

曲目:

錄音年代/1941-1948年

巴赫/海絲夫人: 耶穌是人民仰望的喜樂 BWV 147

巴赫/布索尼: 兩首聖詠 BWV 599 & 639

巴赫/肯普夫: 西西里舞曲 (選自長笛奏鳴曲 BWV 1031)

巴赫: 第一號鋼琴組曲 BWV 825

史卡拉第: 三首奏鳴曲 K.9, 380 & 14

蕭邦: 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Op.58, 夜曲Op.27-2

李斯特: 第104首的佩脫拉克短詩(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年”義大利”)

李帕第: 古典風的鋼琴小協奏曲 Op.3 (不知名樂團與指揮)

11. 阿勞 (Claudio Arrau, 1903-1991):

這兩張阿勞的曲目相對精彩,是呈現了阿勞年輕時技巧高超的一面,與後來飛利浦時期的錄音風格與表現並不相同. 除了阿勞在早年就非常擅長的舒曼與貝多芬作品以外,還包括了韋伯輝煌華麗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Op.24和與後來晚期詮釋大相徑庭的蕭邦作品 (如第三號敘事曲Op.47). 這裡還有一個珍貴的音源,是阿勞與指揮家羅斯柏 (Hans Rosbaud)與柏林廣播管弦樂團所合作的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年輕的阿勞,火花四射,演奏中散發著驚人的能量,音色相對較亮,而速度的取捨比後期演奏要快許多,頗有”名人技”之風. 就我個人主觀的喜好來看,我更偏愛早年的舒曼”狂歡節”與貝多芬的”英雄”變奏曲勝過立體聲時期的飛利浦錄音. 沒有別的原因,純粹只是早年的激情更能振奮人心.

曲目:

錄音年代/1929-1947年

貝多芬: “英雄”變奏曲Op.35

蕭邦: 第三號敘事曲Op.47, 練習曲/Op.10-4, Op.25-1, Op.25-2 (註: 唱片封底標示有誤,這裡以實際內容為主,特此澄清), F大調前奏曲Op.28-23, 塔朗泰拉舞曲Op.43

舒曼: 狂歡節Op.9, C大調阿拉貝斯克Op.18

李斯特: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羅斯柏指揮柏林廣播管弦樂團)

12. 基利爾斯 (Emil Gilels, 1916-1985):

這套系列最大的收穫就是讓聽眾能夠以物超所值的價位瞭解到這幾位鋼琴大師們早年風格不同的詮釋. 我當時第一次聽到的時候,不由得讚嘆許多鋼琴大師在生涯當中的變化與年輕時所帶來的另一種面貌,與後期的錄音比較,也確實能夠發掘許多有趣的樂思. 十多年前,我對基利爾斯的主要印象來自於他晚期的DG錄音以及後期Melodiya出版的現場音樂會版本,而這裡收錄的曲目則是我當年很少數接觸到的基利爾斯年輕時的演奏. 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一共收錄了三卷一共六張CD的基利爾斯,時間橫跨部分早期至中晚期,但這裡收錄的兩張CD的內容完全是基利爾斯早年的錄音. 除了獨奏曲目外,還有加入了扣人心弦的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四重奏Op.25.

這裡面最具代表性的錄音我認為是李斯特的作品,其中最精采的是第九號匈牙利狂想曲”佩斯特的嘉年華”,第五號帕格尼尼練習曲”狩獵”,以及”依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主題而寫的大幻想曲” (布索尼修改). 根據過去的部分的文獻紀錄,李斯特的費加洛大幻想曲是基利爾斯早年參加比賽技壓群雄的曲目,也是年輕時較多次出現在音樂會曲目的作品. 很可惜的是,基利爾斯後來似乎並沒有再重新錄製這部作品,是一個小小的缺憾,但是這裡的幾首李斯特的獨奏作品也確實能夠讓聽眾了解基利爾斯早年的風采.

除此之外,舒曼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Op.11與蕭邦第一號敘事曲Op.23在後來的歲月當中,基利爾斯還有其他的錄音版本傳世,這裡年輕凌厲的詮釋,有別於後來的自省. 這並不是說早年的版本就失去了其魅力,而是提供給我們一個更完整面貌的基利爾斯. 至於這裡收錄的舒曼小品集選與孟德爾頌的無言歌則是展現了基利爾斯對於小品詮釋的細膩.

曲目:

錄音年代/1938-1948年

舒曼: 第一號鋼琴奏鳴曲Op.11, Der Kontrabandiste (卡爾.陶希格改編), C大調觸技曲Op.7, 夢的糾纏 (選自”幻想小品集” Op.12)

孟德爾頌: 二重唱 Op.38-2 (選自”無言歌”)

蕭邦: 第一號敘事曲Op.23

李斯特: 第六號匈牙利狂想曲,第九號匈牙利狂想曲”佩斯特的嘉年華”, 第五號帕格尼尼練習曲”狩獵”, 依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主題而寫的大幻想曲 (布索尼修改)

布拉姆斯: 第一號鋼琴四重奏Op.25 (Vadim Borisovsky/中提琴, Dmitri Mikhailovich Tsiganov/小提琴, Sergei Shirinski/大提琴)

(未完待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