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网信广东

“刷脸” 虽便捷,安全莫大意!

网信广东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 2025-07-28 14: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数据采集失范、存储传输漏洞等安全风险问题。文章提醒公众在享受刷脸带来的便利时,需保持警觉,并注意自我保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升级以及个人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脸信息成为个人数字生活的“关键钥匙”,但存在安全风险。

文章指出,人脸信息在“刷脸”解锁手机、登录、支付等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背后存在数据采集失范、强制认证、过度收集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警觉。

关键观点2: 人脸识别存在存储传输漏洞及高精度图像风险。

文章提到,人脸数据存在被泄露的风险,一张高清人脸照片可提取生物特征,若与身份信息关联,可能还原个人行为轨迹。犯罪团伙甚至可以利用大模型生成活体视频,突破多平台人脸认证系统。

关键观点3: 非法使用人脸信息的行为升级,涉及金融诈骗、洗钱等犯罪。

文章指出,不法分子通过窃取人脸信息实施犯罪,如“被贷款”、“刷脸支付盗刷”等,给个人财产和公共安全带来双重威胁。

关键观点4: 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网络数据安全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筑牢制度根基。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国颁布了《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个人信息处理划出清晰红线,让新技术在规范的轨道上安全前行。

关键观点5: 个人应提升安全意识,规范使用行为。

文章提醒个人要增强安全意识,谨慎授权刷脸,只在正规网络平台和软件上进行人脸验证,一旦发现人脸信息被非法使用,要勇于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