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作者对于苹果推出折叠屏iPhone和iPad的传闻提出了质疑和反对的观点。文章从折叠屏设备的价格与配置、实际使用效果、耐用性、折叠iPad的传闻及市场接受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呼吁苹果不要为了跟风而妥协,应该坚持其“慢就是快”的理念,推出真正改变行业、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价格与配置
作者认为折叠屏设备价格高昂而配置却缩水,如传闻中的iPhone 17 Air,为了追求极致轻薄,可能会牺牲多项重要功能。
关键观点2: 实际使用效果
作者提到折叠屏手机看起来很酷,但真正使用起来并没有那么神奇,且存在折痕、软件适配等问题。
关键观点3: 耐用性问题
作者指出折叠屏设备存在耐用性问题,担心苹果历史上著名的翻车事件会在折叠屏设备上重演。
关键观点4: 折叠iPad的传闻
关于折叠iPad的传闻,作者认为它只是一个噱头,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使用体验,而且可能更复杂、更贵、更容易坏。
关键观点5: 市场接受度
作者指出折叠屏市场虽然火热,但占有率仍然很低,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买账。
文章预览
最近,关于苹果要推出折叠屏iPhone和iPad的传闻又火了,而且似乎越来越靠谱。外界有传,苹果最快将在明年推出一款7.8英寸的折叠iPhone和一款19英寸的巨型折叠iPad,听起来是不是很炸裂?但我今天想泼一盆冷水——苹果真的应该推出折叠设备吗? 我的建议是: 别折腾了,真没必要。 一、折叠屏=更贵、更弱、更鸡肋? 先说价格,苹果折叠屏iPhone预计起售价2000美元起步,甚至可能超过2500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一部iPhone 16 Pro Max + 一个iPad Air还绰绰有余。 但问题是,价格上去了,配置却缩水了。 比如传闻中的iPhone 17 Air,为了追求极致轻薄,居然砍掉了: • 超广角摄像头 • 国际版实体SIM卡槽 • Pro级芯片 • 立体声扬声器 • 更大电池 甚至可能会从Face ID降级回Touch ID!你没听错,Face ID要没了! 为了一块能折叠的屏幕,牺牲这么多,你真的愿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