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日报
知上海,观天下
今天看啥  ›  专栏  ›  解放日报

一百年前,他为罗素访华做翻译,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言 | 睡前分享

解放日报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1-04 21:2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罗素在中国的演讲和游历经历,通过赵元任的视角展现罗素的思想传播以及他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文章涉及罗素在中国的演讲内容、活动安排、与杜威的交流、对中国问题的观察与评论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罗素在中国的演讲和游历

罗素在中国的演讲涉及哲学、数学、逻辑研究以及人文科学等领域,其演讲内容广泛且深入。赵元任作为罗素的翻译,全程参与了罗素的演讲和活动,并深刻体验了罗素的思想传播和影响力。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罗素在中国的游历和考察,以及他对于中国的观察和评论。

关键观点2: 赵元任与罗素、杜威的交往

赵元任不仅为罗素担任翻译,还与美国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有过交流。在翻译过程中,赵元任体会到了翻译的困难,同时也与罗素、杜威建立了友谊。他们共同出席各种宴会,彼此交流思想,这也为赵元任提供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机会。

关键观点3: 罗素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评论

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记录了他对中国的观察和评论。他指出了中国人性格中的特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认同罗素的观点,但他的观察和评论确实为当时的中国学界提供了开阔视野的机会,也促进了中西方的交流和理解。


文章预览

罗素在北京与讲学社同仁合影。前排右起:罗素、勃拉克、蒋百里,后排右起:孙伏园、王赓、赵元任、瞿世英 赵元任南下上海迎罗素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他一生研究的领域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社会、教育、历史、宗教、政治等,其中在数学、逻辑研究以及人文科学上尤有建树,其研究成果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1920年秋,罗素应梁启超、张东荪邀请,来中国进行学术巡回演讲。这也成为五四时期影响中国知识界的一件大事。 沉思中的罗素 为迎接这位重量级大师来华巡讲,邀请方为他物色了一位堪称不二之选的翻译,他就是当时正在清华任教、不满三十岁的赵元任。赵元任也是当年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并称“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最年轻的导师。 当时来华讲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