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是炒鸡蛋、装垫儿台
这是北京胡同上流社会特有的发音方法
这俩词儿反映的是北京话
“吞音”的特点
学会了吞音
北京话您就算是入了门儿了
不过,要想继续进阶
成为一个血统纯正的京片子
那更需要领悟的是“儿化音”
比如
东直门、广渠门、阜成门、朝阳门
哪个应该念门
哪个应该念门儿
这可是门儿学问
再比如
头和头儿、前门和前门儿、老人和老人儿
多了一个儿
意思可差海了去了
不过,首先要说明的是
儿化音可不只是北京话才有
在大多数官话方言中都有儿化音
只不过,其他地方
都没有北京用的频繁而已
大量儿化音的存在
经常让人听起来摸不着头脑
不过,好在还有一些规律可循
可以给大家捋一捋
Case 1
儿化音可以表示“小”的意思
比如——
这都属于小东西
有时,还会在一些名词前面加上“小”
来进一步强化
等等等等
了解了这个用法
再看北京的城门就一目了然了
天安门、朝阳门、安贞门
这都是正经的大门
所以,不能念成门儿
而广渠门儿、东便门儿、西便门儿
修建的都比较简朴
地位也比较低
所以,就可以念成门儿
Case 2
儿化音还可以表示喜爱或偏好
甚至,有时在喜爱的明星名字后面
也可以加上儿化音
Case 3
不光是好词儿
有时候,坏词儿也可加入儿化音
不对不对,说错了
应该是——
这些词儿不是轻蔑就是嘲讽
与此同理
表示晦气的坏词儿也经常加儿化音
这些都是跟死有关的事儿
再比如——
这些平民世俗、倒霉晦气的地儿
也会加入儿化音
Case 4
还有一种,就是语速过快时
因为吞音出现的儿化音
北京的儿化音相当复杂
肯定不止上面这些
更多时候是一种约定俗成
很难把握到规律
比如这两家店——
直接叫味多美、巴黎贝甜
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但就是感觉吃起来不香
可如果把它说成
味儿多美、巴黎倍儿甜
瞬间就能提振大家食欲
如果有一天
这种念法被大家普遍接受
那它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新习俗
不过,北京话虽然是首都的方言
但其实血统一点儿也不高贵
甚至在此前的很多年中
北京话经常受到上流社会的鄙视
从清朝开始一直到建国以后
北京大部分时间都是首都
而首都的一大特点就是
当官儿的特别特别多
这些当官儿的上流社会人士
大多数不是本地人
所以,他们一般说的是统一的官话
或者叫普通话
真正操着一嘴京片子的北京土著
都是在天桥儿、磁器口儿一带
说书唱戏卖艺做生意的下流人士
社会地位比较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
口音隐隐然成了阶级的象征
那些家里条件好的肯定不愿意让孩子
学一嘴流里流气的北京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几十年的经济发展
北京的人口越来越多
以前不受待见的北京话摇身一变
反倒成了“血统纯正”的象征
一些外来移民甚至还会刻意学习
北京的儿化音
想想,还真是令人唏嘘呀
南方朋友们是如何说北京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