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公安部网安局处理的一起涉及灾害的虚假信息传播案件。在西藏定日县发生地震时,有网民为了博取眼球,将AI生成的“小男孩被埋图”与日喀则地震信息关联,误导群众,制造谣言。涉案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文章还介绍了如何甄别此类信息,包括观察AI生成图片细节、多方验证信息、使用AI图片检测工具和谨慎分享等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背景及涉案人员处理
西藏定日县发生地震,一网民利用AI生成的图片制造谣言,将“小男孩被埋图”与日喀则地震关联,混淆视听。涉案人员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关键观点2: 法律条款引用
涉及的法律条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关键观点3: 信息甄别的建议
给出了如何甄别AI生成图片和信息的建议,包括观察细节、多方验证、使用工具和谨慎分享等。
文章预览
利用灾害博流量,“小男孩被埋图”涉案人员已被拘留。公安部网安局今(10日)晚通报—— 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 此时,一系列“小男孩被埋图”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并配文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引发大量网民关注,甚至获得好几万的转评赞。 图片鉴于该图片存在明显AI生成痕迹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迅速开展核查,经查,上述图片确由AI工具创作,原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未关联地震且声明是AI生成。 依法查处 经查,青海某网民为博取眼球,将“小男孩被埋图”与日喀则地震相关的信息进行关联拼凑、移花接木,混淆视听、误导群众,致使谣言信息传播扩散。目前, 涉案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 以案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中规定,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