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奇点网

《自然》:肠菌又摊上事儿了!科学家发现,肠菌代谢物咪唑丙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驱动因素和治疗靶点丨科...

奇点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7-18 13:57
    

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上的一篇论文找到了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咪唑丙酸(ImP),这是由肠菌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ImP能够促使血管炎症环境的形成,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独立于胆固醇。研究发现,ImP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独立标志物,并且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影响心血管健康。研究还探索了ImP的致病机制,并尝试进行药理学干预,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靶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肠菌代谢产生的ImP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生物标志物。

研究发现Im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高的相关性。

关键观点2: ImP能诱导血管炎症环境的形成,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其作用机制独立于胆固醇,通过作用于其受体调控免疫细胞的信号通路实现。

关键观点3: ImP的临床价值得到证明,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独立标志物。

ImP与一系列不良心血管代谢指标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呈正相关。

关键观点4: 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ImP来实现。

研究发现ImP血浆浓度与规律早餐习惯以及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呈负相关。

关键观点5: ImP的致病机制涉及与髓系细胞表面的ImP受体(I1R)结合后激活的mTOR信号通路。

阻断ImP-I1R通路可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