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广东普法

退订营销短信要花0.1元,合理吗?法院判了......

广东普法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2025-05-20 08: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电商大促期间营销短信泛滥,未经允许发送营销短信的网络科技公司被判赔的案例。消费者收到垃圾短信可以通过12321举报。文章还提到了营销短信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运营商应从源头治理,建立大数据监测机制,并鼓励用户举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营销短信泛滥引发关注

电商大促期间,不少消费者收到营销短信的‘狂轰乱炸’,有些短信存在退订后仍需支付费用的情况。

关键观点2: 案例引发关注:未经允许发送营销短信的公司被判赔

江苏南通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案例显示,因未经用户同意发送商业短信,网络科技公司被判赔偿用户的退订费及其他合理支出。

关键观点3: 法律解读:营销短信费用应由侵权方承担

律师表示,对于约定不明确产生的费用,应由发送方承担。对于侵犯用户隐私的营销短信,其发送行为背后可能涉嫌违法,用户产生的损失应由侵权方承担。

关键观点4: 消费者应对措施:通过12321举报

消费者收到垃圾短信可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反映。

关键观点5: 行业建议:运营商应从源头治理

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运营商建立大数据监测机制,减少此类短信的投放,鼓励用户举报并采取措施处罚违规号码。


文章预览

电商618大促刚刚开启预售 不少消费者就收到了 营销短信的“狂轰乱炸” 往往这些短信最后都会标明 “回复TD退订”“回复R退订”等 然而当消费者选择提示回复短信时 竟还被收取0.1元信息费 那么 这些“不请自来”的短信 到底由谁来买单? 未经允许发送营销短信 网络科技公司被判赔 近日,江苏南通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案例引发关注。2024年3月14日16时51分,王某的手机收到一条题为“XX教育”的广告短信,短信最后注明“拒收请回复R”。王某按照提示回复了“R”退订,却产生了0.1元的短信费用。之后,他在工信部网站查询到该短信码号系某网络科技公司使用,且退订后未再收到该码号端口的短信。 王某认为,该网络科技公司涉嫌非法收集、储存、使用其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侵犯了个人信息保护权,干扰了其正常生活,造成精神痛苦,遂起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