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药交会的现状,包括药企业绩、行业分层、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分化、批文和药企整合等情况。文章还提到了药企预算减少、交易减少和培训竞争激烈的现象。同时,文中也提到了药交会中人们的活动和心态,以及不同企业对未来的不同看法和行动。最后,文章提到了中国制药工业博览会的规模和目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药企业绩出炉,分层开始,仿制药与创新药逐步两级分化。
文章指出,随着药企业绩的出炉,行业内的分层现象开始出现,仿制药和创新药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市场出现分化。
关键观点2: 药交会成为药企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
药交会不仅是药企展示产品的地方,也成为他们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由于预算减少,台子和华子少了,展位也少了,药企更注重展示自身形象。
关键观点3: CRO公司业务压力加大,寻求转型。
随着集采的影响,CRO公司的仿制药业务下滑,纷纷寻求转型做改良创新。但面临卖货压力,部分研发公司尝试开办GSP公司,做自营商业化业务。
关键观点4: 培训竞争激烈,情绪价值重要。
药交会中的培训活动非常丰富,竞争也很激烈。培训内容、讲师水平和情绪价值都成为参与者考虑的因素。尽管培训的钱容易赚,但招募、场地和讲师内容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观点5: 中国制药工业博览会规模庞大,旨在洞悉周期、穿透迷雾,掌握医药产业链的更多信息。
文章最后提到了中国制药工业博览会的规模和目的,强调了寻找新增长机会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今天, 5 月 21 日,你,到广州了吗? 药企的酒 —— 预算少了,口感差了 2025 年一季度上市药企业绩出炉,分层开始,仿制药与创新药逐步两级分化,批文和药企开启整合。原来靠几个产品安稳度日的时代,结束了。 “集采如约而至,价格治理持续进行,合规体系迫在眉睫,基药却又遥遥无期”,广州会再次把原辅包、制剂、营养品做了个大组合,可能也是担心人少。 不过,人确实不少。 深夜的广州街头,有不少赶二三场酒局的人,从匆忙的脚步和电话里的催促声中可以感受到焦躁,偶尔看到一个衬衣上口袋上的 “ ** 制药 logo ”,还会有瞬间的熟悉感。 不少药企内部信息差巨大,由于外部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少,这就导致了众多出差少的人员对药交会渴望。毕竟,这也算得上是国内部分药企最大规模的集体行动,白天,展馆站台发名片,有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