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隐翅虫的活跃期提前,武汉市第三医院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数量激增。文章详细描述了隐翅虫的特性、危害、如何处理以及预防措施。重点强调了保持环境清洁、安装纱窗、外出穿长袖等预防措施,并提醒公众在发现隐翅虫时不要轻易拍打,要及时处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隐翅虫活跃期提前,武汉市第三医院接诊患者数量激增
根据武汉市第三医院的数据,今年隐翅虫的活跃期提前,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数量较去年同期激增。医生分析这可能与近期气温显著升高有关。
关键观点2: 隐翅虫的特性与危害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的毒素。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坏死。如果毒液进入眼睛,可能引发严重的眼部损伤。
关键观点3: 如何处理隐翅虫及预防措施
如果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应轻轻吹走或抖落,避免挤压或摩擦虫体,以免分泌毒素。在家里可以用胶带粘住或用纸巾捉住再处理掉。如果接触到毒液,应及时用肥皂水或小苏打水清洗受损皮肤。预防隐翅虫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安装纱窗,外出时穿长袖长裤,并携带驱蚊水、杀虫剂等。
文章预览
▲ 点击 蓝字 ,设为 星标 ,精彩内容不错过 随着气温回升 被称为“飞行硫酸”的 隐翅虫 进入活跃期 据武汉市第三医院数据显示 截至4月20日 该院今年已接诊 隐翅虫皮炎患者 200余例 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量达20例 较去年同期激增35% 视频来源:闪电新闻 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分析 隐翅虫活跃期提前 与近期气温显著升高相关 而在社交平台上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 跟隐翅虫“打过交道” 图源网络 一个小小的虫子 为何威力这么大? 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你以为是普通小飞虫? 其实是“飞行的硫酸”!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 隐翅虫 虫 体各段均含毒素,呈强酸性,腐蚀性很强 ,被称为“飞行的硫酸”。 被隐翅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 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 。随
………………………………